引子
最近有朋友問我,如果發現身邊人患上情緒病時,該怎樣開導、安慰他們?她說她想學習一些輔導技巧,來幫助一下患病的朋友。我非常欣賞她的心意。她願意這樣花時間花精力去學習,可見她是一個很好的朋友,很願意在乎和關心別人。
相信也有很多讀者,像是情緒病人的父母和伴侶,想要為患者出一分力。他們希望透過學習跟情緒病人相處的技巧,努力幫助情緒病人重拾生活。事實上,我開這個 Blog 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想透過分享情緒病人的心態和想法,增進情緒病人和身邊人的溝通和了解。
然而,你要明白輔導這回事本身非常困難,輔導員大多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專業訓練和指導,才獲得專業資格去輔導患者。就算是社工,除了大學本身有提供輔導相關的訓練之外,他們大多都有非常多的實戰經驗,從不同的個案中學習了開導情緒病人的方法。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如果貿然去輔導情緒病人,很容易會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像是批評他們的做法,或者覺得他們在鑽牛角尖,甚至因為被患者的負面情緒影響,因而開始跟情緒病人開始爭執等等。因此,我們絕對不應輕易嘗試去輔導患有情緒病的朋友,以免弄巧反拙,結果倒是傷害了患者。
不過,你也許會說,你也不是想「輔導」情緒病人,你只是想幫助身邊朋友去面對情緒病。你想讓他們心情好一點,你想讓他們知道,你一直在支持他們。如果你的目標只是想去好好跟情緒病人聊一聊,知道一下他們的情況,和表達你的支持的話,我倒是非常支持。事實上,我在這方面也比較有經驗,可以分享一下跟他們聊天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是一些跟他們聊天的小貼士:
Tip #1 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事情

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個技巧。你如果想跟一個情緒病人聊天,你就要表達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你可能不認同他的做法,或者他說了一些不中聽的話,讓你忍不住想要反駁。但在那一刻,請你選擇去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事情,給他們多一點同理心。
比方說,可能一個人有疑病的問題,總是把身體的一些小反應看成重病的徵兆。因此,他們總是表現得疑神疑鬼,一天到晚跑醫院,甚至連身體檢查也無法順利完成。你也許在想,天啊,不過就是心跳加速罷了,幹嘛要怕成這樣?這個人也太大驚小怪了吧?
但是,當你站在他的角度想時,你就會明白,他也不想的,他也很痛苦。
你要知道,讓他做出這一系列反應的,是內心那滾燙的驚恐。他是真的焦慮到一個地步,所以不得不做出這些行為。你想想看,其實如果他不是痛苦到這個程度,他何必要有這麼大反應?他何必做出這些人人都覺得誇張的事?他們其實也很辛苦啊。你以為他們不想整個人放鬆下來,從此不再疑病嗎?只是他們有這個情緒問題,他們無法抵抗罷了。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就會明白,其實他們很需要別人的關心。他們需要別人去理解他們內心的痛苦,而不是去批評他們的做法。所以,你需要告訴他,你也知道他很辛苦。你知道他的這些行為背後,其實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你不會批評他的行為,反而會理解他的做法。(注意,是理解,不是認同)
Tip #2 不要嘗試替他解決問題

這是第二重要的一點,也是大部份人最容易犯的錯誤。
當情緒病人談及他們的痛苦時,這並不代表他們想要一個解決方案。一般而言,他們只是想要發洩。舉個例子,一個情緒病人告訴你:「我覺得心情好差,天天都提不起勁做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對情緒病人來說,他就是很單純地告訴了你他的狀況。
然而,對大部份人來說,當你聽到這句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應該是想我提議怎麼處理這件事吧。那你於是開始發表意見:「噢,我覺得你應該去做運動,聽說做運動會讓心情變好……或者你可以早點睡啊,失眠甚麼的一定會提不起勁做事吧……」這些意見本身並沒有甚麼問題,但問題是情緒病人當下子並不想聽這些話。他只會感覺自己被教訓,甚至覺得你的意思是他做得不夠好,於是大發雷霆。
其中最容易踩地雷的一句話是:「你不要想這麼多啦……」這句話絕對可以導致情緒病人直-接-爆-炸!
因為對他來說,他是真的不能不「想這麼多」。他已經盡力了,但他就是做不到。這件事對你來說是輕而易舉,對他來說可能比甚麼都要難。當他已經盡了所有力氣時,還要被別人批評,難免心生忿恨。你說這句話,就等於跟一個天資不足,但已經盡力去溫書的孩子說,你勤力一點不就好了?那孩子很可能會爆炸:「我已經盡力了好嗎?!!!!!!!」
而且,對很多能量很低的情緒病人來說,他們只能專心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去了解你的好意,或分析你意見的準確性。他們只是跟隨他們當下的感覺,也就是你在批評他,甚至你在強迫他,因而直接反抗你的「攻擊」。
所以,除非情緒病人非常清楚明確地表達了他想你幫他解決問題,否則請不要提出解決方案。我所謂的「清楚明確的表達」,是像「我希望你可以給我一些建議來解決這件事」。至於「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你說我怎辦才好」,這些話通常只屬於抱怨的一部份,切勿將此當成是他希望你提出解決方案的意思。
Tip #3 不要反駁他們的話

在Tip #1裡,我也大概提過為甚麼你不能批評。但是,很多人覺得不批評就是不說一些刺耳的話。你們沒有留意到的是,其實反駁也是批評的一種。
比方說,情緒病人說:「我好擔心,我好怕我會處理不了這件事!」請你不要說:「別擔心這麼多了,反正擔心也沒用,人總要向前看的對吧?」也許對你來說,這句話是你的生活哲理,但對情緒病人來說,你卻是在批評他的行為。
要是你幸運的話,他的回覆可能是:「我也知道,但我就是做不到……」但要是你倒霉的話,他很可能就直接對你開火了。
你要知道,這些負面思想和情緒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並不會因為你的幾句話,他就會改變他的想法。臨床心理學家和輔導員就算使用了專業技巧,也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改變患者的思考模式。你憑甚麼覺得你的幾句話就能點通他?而且,你說這種話,他很可能會覺得不是在提出忠告,而是在對他的行為產生控訴。他們會覺得:「你就是覺得我沒用,怎麼一直在擔心是吧?你就是覺得我是一個笨蛋,只懂做沒謂的事對吧?」
因此,請不要輕易反駁他的話,不管你同不同意也好。也許他在表達他對他變態女友的愛意,雖然你心裡明明覺得他是該甩了她,但請你表面上還是要裝作若無其事。也許他在說一個人有多討厭,雖然你不認同他的說法,但請你不要說他這樣說不對。
Tip #4 永遠不要說:「I Know How You Feel.」

我記得之前在 Facebook 看到一些討論,關於到底情緒病人最討厭的話是甚麼。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他們最討厭的不是「瘋子」,也不是「你好噁心」。而是:I Know How You Feel。更不幸的是,我也很同意。
我知道很多人常誤會這句話可以用來安慰情緒病人,因為我們常常在平常生活說這句話來開解別人。然而,要是你用在情緒病人身上,保證死亡率 100%。😱
比方說,情緒病人說:「我真的覺得壓力很大,很不開心。」
你說:「我明白你的感覺,我也試過壓力很大的感覺,但其實你不想就沒事了,壓力這回事忍一下就過去了。」也許你覺得你在運用同理心,但很不幸,你其實是在打擊他。
請永遠不要假設你懂他們的感覺。你沒有情緒病,所以你不知道那種痛苦的感覺。這就像是一個人剛被砍掉雙手,痛不欲生,你跑去說:「我明白你的感覺,我也試過很痛的感覺,昨天我的腿小心撞到桌子。但其實只要過一會兒就不痛了,痛這回事忍一下就過去了。」情緒病人所承受的壓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你也許以為自己懂,但其實你甚麼都不知道。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不管你多有經驗,接觸過多少情緒病人,你也不能說你比他更知道他的感覺。你要知道,每一個情緒病人的情形都不同。就算有著相似的表現,甚至有一模一樣的情緒病,也不代表兩個人是一樣。你也許遇過很多情緒病人,但是這不代表你懂眼前的這一個,更不代表你很有經驗處理這個問題(當然,你是專業人士除外)。你不是他,你永遠都不會完全知道他的感覺。更重要的是,不要因為你很有經驗,所以就自以為可以「教導」對方。說自己接觸過多少個案,說你完全知道怎樣處理他。不管你接觸過多少個案,那些個案都不是他。就算你的方法對別人全都有用,不代表對眼前這個人有用。
最後,就算你曾經有情緒病,也不代表你懂他的感覺。很多人以為自己有情緒病經驗,所以完全能理解對方的情況,因此對方就應該要聽他說。例如說,一個人有過情緒病,跟正在患病的那個人說:「我之前也有過情緒病,但後來我發現接受XXX治療就沒事了,所以你也應該聽我說,跟我一起去看XXX。」我想說,就因為你有過情緒病,而某個治療方式對你有用,並不代表它對所有人都有用。
另一個例子是:「我知道你怎樣想,很焦慮嘛,我之前也試過,是胸口灼熱,心跳加速嘛。但是這其實要這樣這樣解決……」這世上沒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他的感覺。請不要假設你懂得比他還多,也不要假設你懂得怎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