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我願意聊我的情緒病

在這個充滿污名的社會裡,情緒病人為甚麼還要站出來聊自己的病情?在這篇文章裡面,Ally分享她是怎樣從一開始對情緒病感到羞恥,變成勇敢為同路人發聲的經過。

最近我參與了很多心理健康活動及課程,其中常常有人聊到關於情緒病這個議題。

當問到我的時候,我總是很坦白地說了以前的情緒病史,完全沒有半句隱暪。

(不清楚我的情緒病史的朋友,請看《成就焦慮》《考試生存攻略:當情緒反應重新出現,應該怎麼辦》

而在我六月考試那段時間,我也很主動地跟朋友解釋了我的情緒狀態。

而且當我聊情緒病時,總是用一種相當輕鬆的態度聊,大概跟「噢,我最近又生了顆青春痘」之類差不多的語氣。

甚至因為我表現得實在太漫不經心,身邊的朋友對我開始越來越放心,幾乎沒有緊張或擔心。

我還跟他們打趣說:「最近好像有情緒反應的是我吧,怎麼你們完全不當一回事?」

他們回答:「哎,反正我知道你搞得定~」

於是就會有人問我,為甚麼我願意聊這種事?我不怕別人異樣的目光嗎?


sad-eye,-cry,-tear-183946

事實上,如果我告訴你我不怕,我是在騙你。

而我也經歷過一段不願意坦白的階段。

在那段時間裡,雖然我情緒病已經好了很多,但是每當我不得不坦白自己的情緒病史時(通常是當我需要解釋為甚麼我交不了功課或考不了試),我總是痛哭流涕,好像是在坦白一個最黑暗、最難以啟齒的秘密。

那麼,到底現在為甚麼我願意聊?是因為我已經不再在乎了嗎?還是因為練成一個堅強的鑽石心嗎?

當然不是,我現在頂多是強化玻璃的階段,絕對算不上鑽石心。(笑)

那到底是為甚麼?

其實是因為一個很簡單的理由:我知道如果我能輕鬆地聊情緒病,那就代表這再傷害不了我。


depression-and-anger

其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其實當我們被批評或攻擊時,只有對方批評到自己的痛處時,你才會覺得痛苦。

也就是說,如果他們批評之處是我們壓根不在乎的東西時,我們是不會有反應的。

給大家舉個例子,要是你是一個很喜歡喝水的人,突然有一天,有個人衝過來跟你說:「有沒有搞錯,你怎麼這麼喜歡喝水?」

你大概會有的反應是:「喜歡喝水又怎麼樣,請問這是一個問題嗎?」

你喜歡喝水是事實,他批評了你也是事實,但你不會感到不舒服,因為你內心根本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

但如果是一個長得微胖,但卻覺得自己長得超級肥胖的女生,那若有個人跟她說:「你好像最近吃得有點多哦?」

她可能已經會大發雷霆,或者是覺得被嚴重人身攻擊,然後哭成淚人。

即使那個人可能沒有很直接地批評她的身形,即使她可能根本不胖,她也會覺得受到傷害。

說到底,其實就是因為你本身已經在批判你自己的缺點,以致於人家可能只是輕微一碰到你的痛處,你就已經覺得痛徹心肺。

這就像是你手掌上有一根木屑,如果按其他的部位,就算很大力也不覺得痛;但如果是碰到木屑的位置,就算是再輕柔也是會痛。

因為你內心有一把聲音,一直在批評你做得不好的地方,跟你說你是一個沒價值的人。當你聽到別人批評自己時,你就會想,看,那把聲音果然沒錯,別人也是這樣覺得的。

所以你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而在說情緒病時,也是類似的情形。

因為社會的歧視和偏見,讓你潛移默化地覺得情緒病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

在潛意識中,你覺得情緒病人比不上「正常人」,不如其他人有價值。

所以,如果你告訴別人的話,別人就再也看不起自己了。他們總會覺得我們很軟弱,不能處理艱難工作,也無法面對人生難關。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永遠不告訴別人,讓這成為永遠的秘密。

反正情緒病又不像身體疾病,如果我們已經「康復」的話,我們不說又有誰看得出來呢,對吧?


when-we-get-the-flu_when-we-struggle-with-mental-health

對,如果我永遠不坦白,很有可能永遠都沒有人知道。

但是,我也永遠都不會放下

情緒病這個經歷會成為我心裡的一根刺,每當我回想起那段生活,我都會覺得痛苦。

它讓我不敢去展示自己的軟弱,因為我怕當我尋求協助時,別人會發現我的秘密。

而當我因為情緒病而無法準時完成工作時,我只能用謊言去掩飾一切,因而破壞我跟同學或同事的關係。

這樣的話,我真的快樂嗎?

如果我真的不覺得情緒病是值得羞恥的事,如果我真的已經放下了這事,那為甚麼我的行動反映的卻是相反的事實?

如果我真的不在乎,那為甚麼我不能坦白?

還是因為我心裡面也依然覺得這是一件值得羞恥的事?

於是,一年前,我決定開始我的第一步:不再刻意隱暪我的情緒病。

1284-Mahatma-Gandhi-Quote-Nobody-can-hurt-me-without-my-permission

當然,我不是像阿甘正傳的阿甘那樣,隨便找個人就說我的人生故事。(笑)

但是,當別人問到時,當我感覺到我需要說時,我就會坦白告訴別人。

我不會再說謊隱暪為甚麼我讀了七年中學,我不會再假裝自己從未患過情緒病。

當然,從隱暪到坦白的過程並不是一蹴可幾。我並不是從開始決定不再隱暪的一刻,我就立即不再介意聊情緒病。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覺得很困難,我總是忍不住想隱暪,而每當我聊的時候,我都會覺得特別難過,好像是在聊一個痛苦不堪的往事。

但是,慢慢地我不再覺得辛苦。我聊情緒病的語氣越來越輕鬆。

而每當我回想起當初的故事時,我也不再覺得痛苦。

當我發現自己能像聊一件家常小事般聊情緒病時,我知道我是真的放下了。

而別人因為我輕鬆的態度,也不再把這件事看得太嚴重。

當我剛坦白時,對方多少都有點輕微的吃驚,但當他們看到我的態度時,大部份都放下心來,不會有甚麼特別大的反應。


aa73b272ad2cc9adb56b8f3259e678b8

那麼你可能問,難道在這過程裡面,都沒有人因此而看不起你嗎?沒有人拿這個來攻擊你的嗎?

當然還是有的。

我不會說得太詳細,但確實有在我坦白之後,最後被人拿我的情緒病史來人身攻擊的經歷。

當時我也有難過,也有考慮過是不是該不再告訴別人這事了。

但是我很快就決定我還是會繼續聊。

就是因為大家都怕這樣的事,所以就沒有人願意去聊情緒病。

但如果沒有人願意分享的話,那社會對情緒病的觀念就永遠都不會變。

那麼就只會更多人遇上像我這種事。

所以我更應該要積極向別人分享,讓更多人了解情緒病。

而且,其實在大部份我認識的人裡面,不管是本身對情緒病有沒有了解也好,在聽完我的故事之後,基本上反應都是正面的。

我最常聽到的反應就是:「你有過情緒病?看起來不像啊!」

然後我就回應:「其實大部份情緒病人看起來都跟其他人一樣的~ 😉 說不定你身邊已經有好幾個了,只是你沒看出來。 :)」

而希望他們聽完我的經歷之後,對情緒病人產生一個不同的觀感吧!


logo final 1

不過,雖然我傾向分享我的情緒病史,但我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種做法。

事實上,每個人選擇不一樣,我不覺得你一定要用我的方法處理。

如果你認同我的做法,也想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種做法,那我非常鼓勵你這樣做;但如果你覺得這方法不適合自己,或者你覺得沒必要告訴別人的話,那麼也完全沒有問題。

重要的是,不管你是用甚麼方法處理也好,你也要確保你跟這段往事維持一個健康的關係。如果你已經放下了這件事,如果它不再困擾你,那你不說絕對是可以的。不過如果你是因為害怕,或是覺得它是一件令人看不起的事,那麼你可能就要想方法處理了。你可以選擇跟專業人士傾訴,也可以選擇冥想、做瑜伽、祈禱、看書……但無論你用甚麼方法都好,只要你不是選擇壓抑或逃避就可以了。

每個做法都有它的好處和壞處,我選擇了說出來,你可能選擇不說,但不管是哪個方案也好,都有它的問題。無論你選擇了哪個都好,只要你能承擔它的後果,然後享受它的益處就好。

那麼,你的選擇是甚麼?


最後說一下,雖然你可能不想對太多人說自己的病情和病史,但有三種人,你是必須要跟他們解釋清楚的。我在下一篇《你需要跟哪三種人溝通自己的情緒病情》會詳細說一下,請期待。


最後最後,提醒大家,如果你們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記得分享到 Facebook 和 Twitter 🙂還有,如果不想錯過最新內容的話,記得到右上角輸入你的電郵以訂閱這個 Blog 哦!

目錄

如果你想支持 FAIRY’S 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Author

  • 作者: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