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治療情緒病有很多的方法,但大致可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
如果說大家對於心理治療還有那麼一點點的了解的話,很多人對於藥物治療則是有著各種各樣的誤解——有人覺得心理治療是給情況比較輕的人使用的,而藥物治療則是給情緒病嚴重的人服用的;有人覺得藥物是「開心藥」,只要吃完就會心情變好,輕易解決情緒問題;也有人覺得藥物會讓人產生幻覺或失去控制,或會導致一個人變得癡癡呆呆。
那麼,到底藥物治療是怎樣的呢?吃完又會有甚麼感覺?
我畢竟沒有吃過所有情緒病藥物(事實上,我只吃過一種),所以無法談及每一種藥物。所以,在這篇文章裡面,我會專注於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以下簡稱為 SSRI)。同時,我也會提供一個跟曾經服用 SSRI 的情緒病人的訪問,讓大家了解過來人的成功經驗。
📌 當然,有成功經驗就有失敗經驗,如果想看看我當初服用血清素的負面經歷,請點這裡看下集。
甚麼是SSRI?

簡單點說,SSRI是一種調整血清素濃度的藥物,原理是透過阻止血清素被神經元回收,達到讓血清素功能回復平衡的效果。血清素是一種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主要功能是調節情緒、胃口、睡眠、性慾等等。因此,SSRI可以用於治療多種情緒病,包括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社交焦慮症、躁鬱症、強迫症等等。
SSRI 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副作用相對比較少。雖然服用初期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如精神不濟、胃痛、頭暈、反胃等等,但一般會隨著時間減退。此外,相比起其他情緒病藥物(如苯二氮平類藥物),SSRI 發展出耐受性的機率比較低,也就代表不容易會出現「越吃越多」或「上癮」情形,大家可以放心。不過,SSRI起效相對比較慢,可能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後才出現明顯效果,這點需要注意一下。
市面上的 SSRI 品牌有很多,包括賽樂特(Seroxat)、左洛復(Lustral)、百優解(Prozac)、Lexapro、復蘇樂(Zoloft)、Paxil、Celexa等等。因為不同人對 SSRI 的反應都不一樣,建議如果真的出現了完全無法接受的副作用,早點跟醫生溝通,看看會否需要調整劑量或轉換品牌。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 SSRI 有沒有用?服食的感覺是怎樣的?有沒有副作用?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很多的疑問。當然,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大家可以去請教家庭醫生、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再不然,你們也可以去google,應該也能找到不少資料。不過,比起冷冰冰的資料,相信大家更想從患者的角度去了解服食 SSRI 的感覺。所以,今天我請來一位成功利用 SSRI 治療驚恐症(Panic Disorder)的 C先生,來談及一下他成功的經驗。
C先生的訪問

Q: 請問當時你患上的是甚麼情緒病?
A: 驚恐症。
Q: 那請問當時你服食的藥物是?
A: 應該是血清素藥物(即 SSRI)。
Q: 那當時你是因為甚麼原因,而開始想要服食藥物?
A: 我一直都有胃痛的問題,而且是在我驚恐症發作十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我以為只是身體問題,並不知道那些就是情緒病先兆。那時候我看了很多醫生,也吃了止痛藥之類的,但一直都沒有甚麼用。直到我遇上了現在的家庭醫生,他很快就看出來那是心理因素導致的,也給了一些能幫助鎮靜的藥物。不過後來問題還是越來越差,最後就真的爆發了驚恐症。
Q: 你能詳細說說,那些鎮靜藥物對你有甚麼幫助嗎?
A: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裡,我的胃一直都非常差。當時我吃飯都必須要加水來拌飯,很多東西也吃不下。這種問題其實已經維持了十多年了。吃完鎮靜藥物之後,腸胃時好時壞,對食物敏感,肚瀉,還是需要要每天食胃藥和止痛藥。這樣的情形維持了好幾年。
Q: 那是甚麼時候開始正式出現驚恐症的?
A: 其實我驚恐症是從血壓問題開始的。有一次我量了血壓之後,醫生說我有血壓高的問題。當時覺得超級害怕,因為很怕是有心臟病。自從那時候開始,我整個人都處於非常焦慮和驚慌狀態。再加上有一次游泳時拉傷背部,痛得非常厲害。我那時候也有去看醫生,醫生都說只是背痛,但因為是持續性的背痛,加上位置接近心臟,於是我開始懷疑是心臟病的問題。當時的爆發點是在於我去做了身體檢查,結果因為太過驚恐,心電圖波幅超大,於是醫生告訴我可能是心肌硬塞,並叫我到醫院再檢查。當時真的非常驚恐,很怕真的有事。雖然最後檢查結果說我沒事,但我還是一直無法釋懷。
Q: 那甚麼時候正式開始吃血清素藥物?
A: 在進醫院的一個月後,我一直都還是處於非常驚恐的狀態。當時醫生希望用說理的方式去解決我的問題,他常常跟我聊好幾個小時,希望能改善我的心理狀況。但因為當時出現連續性的失眠和恐慌突襲,於是他嘗試給了我一些血清素藥物。
Q: 那吃了血清素藥物的感覺如何?
A: 因為我覺得好像很空、很迷惘,好像是被抽離了的感覺。我覺得好像很呆,感覺不像自己。就像不能控制自己的感覺。當時我覺得很害怕,所以我就跟醫生說不想再吃了。之後我還是繼續吃鎮靜藥物。
Q: 那是甚麼事情讓你決定再嘗試的?
A: 鎮靜藥物幫助不是很大,於是我妻子勸我去見社工,並開始接受輔導。沒多久之後,家庭醫生就建議我再次嘗試服食血清素藥物。這一次就真的對我很有幫助了。
Q: 那麼服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有甚麼分別?
A: 這次就沒有那種很空、很難控制的感覺了。當我第一次服食血清素藥物的時候,那時是我驚恐問題最嚴重的時間,所以用途不是很大;而這一次我情緒狀況相對比較好,所以效果也就比較大。當然可能因為有了上次經驗,這次也就比較適應。
Q: 那請問第二次服食時有甚麼感覺?
A: 我覺得自己反應慢了,節奏慢了,整個人好像很悠閒的感覺。以前對每件事都很緊張,吃了藥之後反而覺得很平靜、很舒服。即使有些事沒做好,也不會覺得太緊張。我會覺得,事情做不好也不打緊啊,做不好又不會死的。我從來都沒試過這麼平靜,以前一直都覺得要趕時間啊,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啊,好像永遠都不能停下來啊。突然現在可以靜下來,好好地享受每一刻。我感覺的確舒服了很多。
Q: 所以你不覺得有甚麼副作用?
A: 我覺得反應會慢了點,然後可能工作做得沒以前多。有些人可能不喜歡這種沒動力、提不起勁的感覺,但我反而覺得很舒服。
Q: 那你覺得血清素實際上對你有甚麼幫助?
A: 因為驚恐症的緣故,所以對很小的事情都會很焦慮,並出現很嚴重的身體反應。藥物有一點像是延遲了身體反應,讓我多了點時間去應付問題。比方說,我去跟人見面時心跳很快,我開始擔心自己有心臟病,然後覺得很焦慮;但吃完藥之後,心跳很快這個問題不是不出現,但會慢一點出現,也就給了我一個空間和信心去處理問題。
Q: 當時你見了社工,那對你有甚麼幫助?
A: 社工當時有用到一個叫「認知行為治療」的技巧,而這個對我是很有用的,因為我本身是一個相當理性化的人,所以有時候她會讓我了解到,事情並不是我想得那麼差。因為服食了血清素藥物,所以焦慮反應慢了,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思考,到底事情是否真的如我想像中那麼嚴重。她後來也用到一個存在心理治療,她開始研究為甚麼我會出現焦慮的問題,後來發現是因為我害怕死亡。這幫助了我去認識內心的恐懼。
Q: 那你覺得藥物加輔導對你有甚麼幫助?
A: 剛才其實也有說到,藥物是打破了那種焦慮的自動反應,但它無法打破焦慮負面思想的源頭。當我沒吃藥的時候,我就好像處於你所說的最低能量時期(即療癒期),完全沒有能量,很小的事情都會耗盡我的精力。而藥物則是讓我有種休息的感覺,讓我不用一直處於過度緊繃的狀態,給我多一點能量去處理日常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