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下我非常熟悉的焦慮症。
在寫這篇文之前,當我在思考香港有哪個焦慮症名人時,我第一個想起的,便是林夕。一方面當然是林夕很有名,但另一方面是他真的很熱心去推廣焦慮症知識。我本身很喜歡林夕的詞(誰不喜歡呢),而大家作為「同病中人」,我對於他說的不少話都是有共鳴的。
在這篇文章裡面,我想透過剖析林夕的文章,幫助大家用情緒病人的角度去理解焦慮症,同時學習怎樣從自己和身邊人身上辨認焦慮症病徵。當然,因為林夕公開聊過很多次他的焦慮症,我很難把它們全部展示出來。所以我這次我就只展示其中一篇,要是有甚麼是他之前說過、但文章中沒有提及的徵狀,我會在後面的內容補充。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大家了解甚麼是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林夕的文章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林夕的文章。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可以細心留意他提到的焦慮症徵狀,看看你能數到多少個:
幾年前擺龍門陣,說起了焦慮症,這群人對情緒病/精神科症候接近零知識,先感慨現代都市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再而拋出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放下自在沒什麼好緊張、輕鬆要做人不容易也要過活。
身為焦慮症過來人,兼情緒病/精神科的知道份子,當然要挺身而出,以正視聽:會出現這些徵狀,都是身不由己,不為性格、際遇、心情所能轉移,除了家族遺傳。我用盡了親身體驗、他人個案、閱讀所得,舌戰群儒之後,依然換來一句:什麼腦分泌那麼神秘,會不會是藉口呢,總之就別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放輕鬆點就好。
我心想,像你們說的那麼輕鬆就好。
回去後不斷反芻那句:都是藉口。以我所知所覺,病發非關自身問題,都是大腦神經的毛病,當然,會有些事有些人成為誘發點,讓患者發現應付壓力的能力比往常低,低到不合常理。
不過這幾年下來綜合所得,是會無緣無故無常地焦慮成性,但也確實有許多朋友,初發之後,為感情前途等問題擔憂焦躁,令狀況變嚴重。真的都跟自己心理的調適能力無關,我失戀我失業我高追了股票買下來供得很吃力的房子,都不是理由嗎?是的,不是唯一理由,但都可能是誘因。焦慮的來源,可避則避,雙失之類無可改變的,就運用心的力量跟腦的變態抗爭吧。
比如說,昨天我很努力不想脫稿,但焦慮又忽然來襲,心劇跳手顫抖呼吸困難,非我所願。這不是藉口,但都與我性格無關嗎?不,性格決定習慣,明知道越緊張就越緊張,越焦慮就越焦慮,如果不是慣了當天要交的稿當天寫,提前一晚,即時減掉了一點點壓力,即使在輕微復發期間,也不致於鬧得太嚴重。
當年想將焦慮症與個性心性撇清,應該是面子問題,放下自在,原是本人口頭禪,但我劣根性沒有讓我更自在,這就是紀律還不夠好、知而不能行了。真的,情緒/精神科患者在吃藥之外,也非完全不能自控。我在這裏講個人之事,親朋別擔心,我有足夠經驗應付,只是想跟同病中人互勉,做一個負責任的病人吧,病況本來可以不那麼的。
資料來源:《做個負責任的病人》(常言道)
廣泛焦慮症的臨床診斷標準

數好了嗎?那我們來看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到底要有甚麼徵狀才能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吧!你對照一下,看看猜中了多少?(英文病徵來自《About.com》)
- 以下的情形維持六個月或以上:
- The presence of excessive anxiety and worry. (經常為不同種類的事物感到過度焦慮)
- The worry is experienced as very challenging to control. (而這些焦慮是非常難控制的。)
- 而這些焦慮會帶來最少三個身體及認知徵狀(對於小孩子的話,一個徵狀就夠了):
- Edginess or restlessness. 焦躁不安
- Tiring easily; more fatigued than usual. 疲倦乏力
- Impaired concentration or feeling as though the mind goes blank. 難以集中精神,或者覺得腦海一片空白
- Irritability 易發脾氣
- Increased muscle aches or soreness. 肌肉繃緊和酸痛
- Difficulty sleeping 失眠(難以入睡,或者睡眠質量很差)
- 焦慮情緒令到病人難以進行日常活動。
- 這些病徵跟藥物、酒精和毒品無關。
林夕的徵狀剖析
謝謝大家參與!這個小遊戲主要是幫助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的徵狀。現在我們是時候正式探討林夕的徵狀吧!
一、經常為不同種類的事物感到過度焦慮,而這些焦慮是非常難控制的。

這個應該最容易理解。我們人人都會焦慮,但過度焦慮是指無緣無故,或是最少沒有非常合理的原因所產生的焦慮,比如林夕這樣說:
「最初電腦時,面對電腦知道要寫歌詞,就會逃避,跑去上上網,看看有線新聞,重複地看10多次,都不敢開始寫,因為一旦開始寫,便會心跳、頭眩、眼花。我感到很奇怪!當時,我已經寫了歌詞10多年,駕輕就熟,怎會有壓力。」
由此可見,這些焦慮情緒的出現,並不一定有一個待定的理由。對於廣泛性焦慮症病人來說,焦慮情緒並不是偶爾才出現,而是「廣泛地」在生活中出現。這種焦慮感可以維持非常長的時間,從一小時到幾個月都有。這跟特定恐懼症(Phobia)不一樣,特定恐懼症患者只會害怕某些特定的事物(例如昆蟲、高度、血等等),如果不出現就與常人無異。
而且,這是焦慮是幾乎無法控制的:
「明知道越緊張就越緊張,越焦慮就越焦慮。」
這個我看到的時候有點想笑,因為真的是事實。當焦慮病人越想要讓自己不要焦慮時,他們就會變得更焦慮,因為他們在焦慮自己的焦慮情緒。因此,如果這些極端、不合理的焦慮情緒經常出現,而且它們是幾乎無法控制的,而這樣的情形維持了六個月以上,那你就要注意了。
二、這些焦慮會帶來最少三個身體及認知徵狀

注意,並不是每一個焦慮病人都會出現一模一樣的徵狀,只需要符合到三個就已經足夠。
急躁不安
這個應該是最明顯、也是最有名的徵狀。我們常常看到電視劇裡的緊張大師,因為焦慮而坐立不安,一天到晚走來走去:「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同時,焦慮會讓你很難專注在眼前的事物,甚至讓你焦躁到不得不離開書桌或房間。林夕提過:
「○一年他幫容祖兒寫詞,病得厲害,怕得不想寫字,肉體逃到按摩椅上去,靈魂卻依然不由自主地想︰死啦,明天要唱(錄音)了,好驚。」
「比如說,昨天我很努力不想脫稿,但焦慮又忽然來襲,心劇跳手顫抖呼吸困難,非我所願。」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或者當你停下來時,你就會產生排山倒海的焦慮情緒,你也會忍不住逃離。人喜歡逃離痛苦,這是人性的一部份,對吧?更何況焦慮症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身體徵狀,像是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等。這些病徵都是很難「忍一忍就過去的」。
失眠
林夕曾經多次說過他有失眠的問題,也有吃安眠藥的習慣。而我大部份認識的焦慮症朋友都有失眠的問題。有些人是難以入睡,有些人是睡了但作噩夢,還有人是半夜驚醒好幾次。相信大家都試過,在放榜或面試前一天,因為緊張而睡不好吧?想像一下同樣的事,每一天都在發生。那你就大概懂焦慮症病人的感受了。
另外說一下,很多人會覺得,為甚麼他們已經沒有足夠休息了,為甚麼還老在玩手機、上網、看電視?為甚麼他們不乖乖躺在床上?
先不說研究顯示了沒有睡意卻躺上床上會加劇失眠問題,就算沒有這樣的情形,你覺得為甚麼他們會上網而不睡覺?原因是他們覺得很焦慮,所以無法入睡;因為無法入睡,無聊之下只好上網打發時間。而不是因為上網打發時間,所以導致無法入睡。無法入睡是原因,上網是結果,但很多人卻把因果倒轉了。
疲倦乏力
正如剛才所說,焦慮症病人一般都有失眠的問題,加上焦慮會讓他們長期處於極度緊繃的狀態,時刻都無法放鬆休息。他們就好像長期處於一個危險的戰場,準備好隨時迎戰敵人(也就是那件令他焦慮的事)。你說,這樣人怎不可能不累?
林夕提到他經常要靠濃茶和咖啡提神,可能就是就是受焦慮症影響。不過事實上其實咖啡因是會增加焦慮情緒的,因為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而且雖然它可以抵抗疲倦,但是也容易導致失眠。
難以集中精神,或者覺得腦海一片空白
我在《中新網》裡看到這個:
「不過記者所見,林夕大部分時間均耷拉下腦袋,目光呆滯,不時閉目養神,當回答問題時反應緩慢」。
這個有可能是因為焦慮症復發,而產生的疲倦和反應變慢,但是也有可能只是他那天剛好很疲倦,而因為公開了自己的焦慮症,一件小事就被記者拿來大做文章。不過不管怎樣說,這也是焦慮症的其中一個病徵之一,如果經常出現這種問題的話,確實需要留心。
易發脾氣
看到這個時我頓時笑了,因為這應該是另一個非常明顯和容易觀察到的病徵。因為一個人處於那麼焦躁不安的狀態時,他很自然就會失去耐性,所以當他被騷擾時,他就會大發脾氣。同時,因為他已經那麼擔心了,如果你再重提他恐懼的那件事,就等於是觸碰他痛處,導致他忍不住發火。所以,如果你發現了你身邊人並以前更容易發脾氣,而這個情形維持了很長的時間的話,就需要注意他是否出現了情緒狀況。
肌肉繃緊
「由2001年開始,每晚定時頭暈、肌肉痛、心跳,於是開始看醫生。」
正如剛才我們所說,焦慮症病人往往是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就好像石器時代的原始人,因為隨時會受到野獸襲擊,所以他們努力保持在一個高度警戒的狀態,一旦發現一點蛛絲馬跡就立即逃亡或者還擊。(在心理學這叫戰或逃反應)但是,顯然這狀態並不適合既沒有劍齒虎又沒有恐龍的現代社會(笑)。因此,大部份人都已經擺脫了這個生理反應。
然而,有些人依然維持著這個反應,他們長期肌肉繃緊、呼吸變淺、心跳變快、腎上腺素增加,長期處於戒備狀態。那群人就是我們焦慮症病人。
腸胃問題

最後想說說的是一個我最常觀察到,但 DSM-5 沒有詳細描述的病徵——腸胃問題。作為一個焦慮症患者,每次我產生焦慮反應時,我的腸胃一定會出問題。輕微焦慮的時候,我會偶爾出現胃痛,和可能吃了油膩東西就會肚瀉;中度焦慮的時候,我會經常出現胃痛,而且不管吃得多清淡都一定會肚瀉,而且食慾開始受到影響;重度焦慮的時候,我變得完全沒胃口,幾小時胃痛和打嗝,連粥粉麵飯都吃不下,只能吃白麵包。
在林夕的狀況下,他也提到了自己有「腸胃焦慮症」:
「林夕在大醫學院的記會上,不諱言患過『腸胃焦慮症』,一填詞就肚痛又想吐,要日服廿粒安眠藥將自己鎮住。」
因此,如果你最近突然出現了很嚴重的腸胃問題,那你可能是遇上了一些生活的壓力,如果問題持續很長時間,那你就要考慮這是否由心理因素導致的。
結語
好了,說到這裡大家對焦慮是不是有更深的了解呢?焦慮症是一個很常見的病,但大部份人發現焦慮症的理由,卻都是因為身體徵狀。當我們見到身體徵狀時,我們總以為是只跟身體有關,可是遍尋名醫後卻依然治不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可能出現了焦慮問題。事實上,林夕當初為了治好他的身體徵狀,除了遍尋中西名醫,也做過身體檢查(磁力共振、驗血等等),甚至連坊間神醫都找過了,最後才發現是心理疾病。
一個簡單的心理疾病,竟可導致這麼嚴重的身體徵兆,我知道這個觀念對一些人來說是很難相信的。但是,很多科學研究已經顯示了焦慮症跟身體疾病息息相關。因此,反正你都試了這麼多種治療方法,何不給自己一個機會,試一下檢查自己有沒有心理疾病呢?
(註:封面圖片來自Glob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