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此文是在 Ellen 離開之前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家了解躁鬱症,以及鼓勵更多人像 Ellen 般站出來分享情緒病經歷。雖然她現在不在了,但是我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她生前的勇氣,欣賞她怎樣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故事。
引子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跟大家分享了辨認焦慮症跟抑鬱症的病徵的方法,大家反應非常好,真的很感激你們!:D(鞠躬)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另一個常見的情緒病——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雖然躁鬱症其實並不罕見,但是大眾對它的認識卻不深。很多人覺得,抑鬱就抑鬱,躁狂就躁狂,躁鬱症是甚麼鬼?然而事實上,躁鬱症正正就是會出現「躁狂」和「抑鬱」兩個狀態。
還是沒聽懂這是甚麼?沒關係,我們來看看歌手盧凱彤的躁鬱症故事吧!跟之前一樣,我還是會剖析以盧凱彤的微狀來教大家認識躁鬱症的徵狀。不過,因為躁鬱症的狀況相對多,所以我會分成上下兩篇,上篇(即這篇)是關於躁鬱症的科普,下篇(按這裡觀看)則是正式去剖析盧凱彤的徵狀。
盧凱彤的故事

在開始之前,我想大家看看盧凱彤面對躁鬱症的經歷。在這篇文章裡面,作者提到了多個躁鬱症的病徵,看看大家能夠留意多少個:
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又名兩極情緒病,是常見的都市情緒病之一,患者會在不同時段出現高漲和抑鬱兩種極端情緒。過去一年,盧凱彤經歷着這個病所帶來的痛苦,不但失眠痛哭、撞牆自殘、醉酒遊蕩,甚至出現幻聽和幻覺。今日,她跨過了,在藥物和藝術雙重治療下,邁向康復終點!
2013年個唱後 求助心理醫生
時光倒流至2013年,盧凱彤(Ellen)正籌備首個大型演唱會,向來緊張又內向的她將自己繃緊成一條只要手一鬆就飛彈出去的橡筋,結果橡筋沒有斷,卻開始出現裂痕。演唱會圓滿結束,Ellen嘗不到半點滿足感,一直處於鬱悶的狀態。年尾時,她和朋友到冰島旅行,理應很快活,卻高興不起來,望住天上的北極光,只有寂寞。回港後,她開始失眠,每天只能入睡一至兩小時,慢慢失去工作動力。來到這裏,Ellen終於察覺到不妥,主動求助心理醫生,惟3個月後情况沒改善,且出現其他情緒問題。雖然抗拒,她最後還是接受恩師黃耀明提議,改看精神科醫生,兩個月後被確診患上躁鬱症。
改看精神科 9個月不停試藥
那段日子,Ellen情緒低落時傷心落淚,情緒高漲時失眠。「人睡不着又亢奮,做出很多胡鬧事。凌晨3點,我會走出街,見巴士就上,結果巴士過海去了長沙灣,迷路了;凌晨4時,我在街上四處遊蕩;我從不喝酒,卻躲在家裏買醉。有時候又會發脾氣,用腳踢牆、用頭撞牆、自摑。我不斷情緒高漲和失落,完全控制不來!」9個月後,醫生才為Ellen調配出合適藥物。其間,Ellen不斷試藥,很辛苦,除了那些手腳顫抖、坐立不安的副作用,病况又改善不來,最嚴重時更有幻聽和幻覺,只能自言自語,與旁人溝通不來!
曾撞牆自摑買醉 幻覺幻聽
「我查了很多資料,所以當看見那個人在身邊經過並突然消失,就知道是幻覺。幻聽卻不同,每個人內心都有把聲,有時候和這把聲爭論,沒什麼大不了。我卻發現自己總會被他打敗,會服從他。望住枱上那碗粉,他叫我不要食,我就整天不吃半點東西;他曾經叫我不要落街、去某個地方、拾回一些物件。他說別人在取笑我,又逼我完成幾多公里的跑步……(叫我自殺?)老實說,情緒低落時什麼事也有想過,但我現在仍很健康,我撐過了!」
康復9成 仍要食藥兩年
情緒病治療是項長期鬥爭,康復的路很漫長。Ellen是個很乖的病人,從未想放棄,始終相信有病就要認,而且要睇醫生食藥。服藥至今一年,她終於穩定下來,幻聽和幻覺亦在服用相關藥物後兩星期後完全消失。「這個病要長期食藥,不能私自停藥,只能在醫生指示下減藥,否則很危險!我還要食藥兩年,現在每天吃5種藥,只要情緒保持穩定,已算康復了9成!」
學會放鬆 降低自我要求
現在的盧凱彤,學會放鬆,降低自我要求、找朋友傾訴,暫時每星期只能做兩天宣傳工作,以健康為重。「以前要每天工作10幾小時才開心,沒工作就失去存在價值,覺得自己沒讀過很多書,不會做其他事,只能做這一行。現在,朋友勝於工作,找朋友食飯比工作更重要。我有選擇,不做歌手可以做幕後,不做音樂也可以移居台灣,在餐廳工作也可以!」
公開病况 鼓勵人正視情緒病
公開病况前,Ellen曾擔心被標籤為「康復者」,但想到這個病能兇猛到吞噬一個人而自己也跨得過,其他人的說話根本不可怕!「如果我一個宣言能幫到正在掙扎中的人,令他有被關懷的感覺,其他事已不重要!社會上有太多對情緒病的誤會,這是一個能治好的病,不會傳染,也不應受歧視!求助是很自然的事,就像感冒了看醫生一樣,不要延誤了治療黃金期,很多人跳過了這一步就回不了頭。希望大家能正視,不要因為不敢面對而錯失重新做人的機會!我現在變成更好的人,更會享受生活,知道大家有幾惜我,也不用藏起來,讓大家認識到真正的我,對我的音樂有更深層認識,不是更好嗎?」
(原文點此:明報)
躁鬱症 = 情緒波動?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即使對躁鬱症本身沒有認識的朋友,可能都會最少形式了一點點概念——躁鬱症患者會一直在兩個「躁狂」和「抑鬱」之間搖擺,並可能會出現一些比較衝動的行為。
不過就這樣聽的話,大家可能有點疑惑:「我也常常有情緒波動啊,難道我也有躁鬱症?」沒錯,這世界上人人都有情緒波動,有時我們心情亢奮,覺得自己精力充沛,想做甚麼都做得到;有時候我們覺得情緒低落,感覺人生沒有希望,整個世界都變成灰色的了。這一點非常正常,並不代表你有躁鬱症——躁鬱症患者比常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有著更加極端的身心狀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感到悲傷,但是那種感覺是短暫的、會隨著時間消退。相反,處於抑鬱發作的躁鬱症患者的情緒低落是持續的,甚至有機會引發自殺念頭。同理,躁鬱症的「躁狂」狀態遠遠不只是「心情好」那麼簡單。患者會變得極度亢奮,想睡也睡不著,說話和思想速度都會變得過快,甚至會因為進入過度自信的狀態,而可能衝動地做出傷害自己或帶來嚴重後果的行為。
更可怕的是,這些狀態的轉換是不需要有任何原因。比方說,正常人之所以會出現情緒波動,可能是跟外在因素有關,例如我們在順境時就會感到自信,逆境時就會感到痛苦;但對於躁鬱症患者來說,他們可能是完全沒有發生甚麼事,突然就出現這些徵狀,而且停都停不下來。
當然,視乎躁鬱症的類型,徵狀也可能會不一樣。躁鬱症一型患者一般會於躁狂及抑鬱之間轉換,而躁鬱症二型則是會在輕度躁狂(與躁狂相似,但程度較輕微)跟抑鬱之間轉換。如果患者在一年內出現4次的躁狂發作或抑鬱發作,則可能是急速循環型躁鬱症(Rapid Cycling)。
辨認躁鬱症病徵
就這樣說的話,大家可能也覺得還是比較抽象。那麼,是時候看看躁鬱症的一些常見徵狀:
不正常地過度亢奮和脾氣暴躁

雖然沒有特別事情發生,當事人卻感到異常興奮、開心,全身充滿能量、甚至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一,戰無不勝。同時,當事人會感到氣憤、急躁,並容易與人發生衝突,特別是當他提出繁多、不切實際的意見,而別人又不能接受他時。如果這個徵狀維持了超過一星期,又配合了嚴重抑鬱/躁狂徵狀,那這個人就有可能患了躁鬱症。(來源:精神健康急救手冊)
那麼,患者會有甚麼嚴重抑鬱/躁狂徵狀呢?我們先來看看抑鬱徵狀。
嚴重抑鬱徵狀

躁鬱症患者的「抑鬱徵狀」其實跟抑鬱症患者無異,這也是為甚麼很多躁鬱症病人都被誤診為重度抑鬱症。尤其因為躁鬱症二型患者只會出現輕度躁狂,所以很多人都會留意不到,甚至以為是抑鬱症好轉的跡象。事實上,根據國立抑鬱及躁鬱協會(DMDA)的問卷顯示,69%的躁鬱症患者曾被誤診,超過三份一的患者曾被誤診超過十年。
由於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詳細聊過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在這裡我就不詳細討論了。簡單點來說,就是如果一個人出現5個或以上的抑鬱症徵狀,而5個當中包括了「情緒低落」及「對事物失去興趣」其中一個,而情況維持了兩星期或以上,那就代表一個人很有可能出現了抑鬱發作。關於抑鬱症的詳細徵狀,請看:
- Depressed Mood 情緒低落
- Diminished Interest or Pleasure in Almost All Activities 對事物失去興趣
- Significant Weight Loss 明顯的體重改變(由於胃口轉變)
- Insomnia or Hypersomnia 失眠或昏睡
- Psychomotor Agitation or Retardation 反應變慢
- Fatigue or Energy Loss 疲倦乏力
- Feelings of Worthlessness or Excessive Guilt 感覺自己沒有價值,和感到過度罪疚
- Diminished Ability to Think or Concentrate 思考和專注能力下降
- Recurrent Thoughts of Death 自殺傾向
嚴重躁狂徵狀

我們再來看看躁鬱症病人的躁狂徵狀。要知道一個人是否出現了躁狂發作的情形,我們需要看看他們是否最少出現了三個躁狂徵狀:
- Decreased need for sleep 睡意減少
- More talkative than usual or pressure to keep talking 說話急速,並不停說話
- Distractibility 注意力渙散
- Flight of ideas or subjective experience that thoughts are racing 思想急速
- Increase in goal-directed activity (either socially, at work or school, or sexually) or psychomotor agitation 增加目標導向行為或急躁行為
- Inflated self-esteem or grandiosity 誇大自我能力或地位
- Excessive involvement in pleasurable activities that have a high potential for painful consequences 沉溺於一些享樂活動,卻毫不考慮後果和風險
那麼,怎樣分辨那個人是出現了躁狂發作(manic episode)還是輕度躁狂發作?如果患者的躁狂徵狀維持了一星期,並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或者需要住院治療),那就代表那個人很有可能是出現了【躁狂發作】。反之,如果那個人的躁狂徵狀維持了最少四天,但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小,而且沒有需要住院,那很有可能是【輕度躁狂發作】。
而當病情變得嚴重時,躁鬱症病人也可能出現精神失常(Psychosis)的徵狀,比如幻覺或妄想。他們可能以為自己是上帝(妄想),或是聽到不存在的聲音(幻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患者是處於【躁狂發作】的機率則更高。
總結
簡單總結一下,如果一個人出現了異常亢奮+暴躁的問題,配合了最少三個躁狂徵狀,而這個問題維持了超過一星期,那他很可能出現了躁狂發作。而如果一個人出現了5個或以上的抑鬱徵狀,而裡面包括了「情緒低落」或「對事物失去興趣」,而情況持續了兩星期或以上,那他很可能出現了抑鬱發作。
而如果這些躁狂徵狀已經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或者他必須住院治療,又或是他出現了精神失常(psychosis)的情形,而以上徵狀並非藥物造成,那麼患者的情形很有可能是躁鬱症一型,否則可能是其他類型的躁鬱症(例如循環型情緒病及躁鬱症二型)。如果發現了自己或身邊人可能有躁鬱症的話,請盡早向專業人士求助。
好,這篇文章就在這裡結束了。在下一篇裡面,我會利用盧凱彤的例子,詳細解釋一下躁鬱症的抑鬱病徵及躁狂病徵。請大家期待!(下集已經出來了,點這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