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此文是在 Ellen 離開之前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家了解躁鬱症,以及鼓勵更多人像 Ellen 般站出來分享情緒病經歷。雖然她現在不在了,但是我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她生前的勇氣,欣賞她怎樣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故事。
引子
大家好,謝謝大家回來!在上一篇裡面,我介紹了DSM-5上辨認躁鬱症的方式,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呢?如果不記得的話,不如現在我們來重溫一下吧!請看:
簡單總結一下,如果一個人出現了異常亢奮+暴躁的問題,配合了最少三個躁狂徵狀,而這個問題維持了超過一星期,那他很可能出現了躁狂發作。而如果一個人出現了5個或以上的抑鬱徵狀,而裡面包括了「情緒低落」或「對事物失去興趣」,而情況持續了兩星期或以上,那他很可能出現了抑鬱發作。
而如果這些躁狂徵狀已經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或者他必須住院治療,又或是他出現了精神失常(psychosis)的情形,而以上徵狀並非藥物造成,那麼患者的情形很有可能是躁鬱症一型,否則可能是其他類型的躁鬱症(例如循環型情緒病及躁鬱症二型)。如果發現了自己或身邊人可能有躁鬱症的話,請盡早向專業人士求助。
而在上篇裡面,我們已經簡單介紹了躁鬱症的抑鬱與躁狂徵狀。那今天我們會繼續了解盧凱彤的故事,從而深入了解一下這些徵狀。希望透過看到一個真人真事的例子,可以幫助大家感同身受。好的,事不宜遲,我們先看看她的抑鬱徵狀吧!在盧凱彤的狀況下,她出現了甚麼病徵呢?
抑鬱徵狀

一、情緒低落和對事物失去興趣
首先, Ellen 一直感到不快樂,即使明明沒有甚麼不好的事情發生:
「演唱會圓滿結束,Ellen嘗不到半點滿足感,一直處於鬱悶的狀態。年尾時,她和朋友到冰島旅行,理應很快活,卻高興不起來,望住天上的北極光,只有寂寞。」
這個是區別躁鬱症和普通心情低落很好的辦法。一般情緒低落的人是真的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所以他們因而感到心情不佳,也是正常的。然而就躁鬱症病人而言,當他們在鬱期時,他們就算真的在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像是旅行或是開演唱會,他們感受到不快樂。這就好像是他們開心的系統被關掉了,以前他們喜歡做的事,再給不了他們快樂。
二、失眠或昏睡,以及疲倦乏力
接下來, Ellen 出現睡眠問題:
「回港後,她開始失眠,每天只能入睡一至兩小時,慢慢失去工作動力。」
抑鬱症病人可以出現睡眠過少(失眠),或睡眠過多(昏睡)的情形。就盧凱彤的情形來說,她出現的是失眠問題。而當一個人缺乏睡眠時,他的身體自然會覺得非常疲倦,這也會影響也應付日常生活的能力。(這就好像當你昨晚沒睡好的時候,第二天也會變得疲倦、難以專注、嗜睡吧?)
盧凱彤最近還出了一個以失眠為主題的CD《Pillow Talk》:
「是一些孤芳自賞嘅歌,關於寂寞、安靜,但不是黑暗是幽暗一點的思想,是一些你夜闌人靜的時候才會想起的一些往事!」
三、自殺傾向
在極度的痛苦之中,Ellen 還想過自殺:
「(叫我自殺?)老實說,情緒低落時什麼事也有想過,但我現在仍很健康,我撐過了!」
正如我之前在幾篇文章說過,自殺傾向是抑鬱症患者的最大危機。但是這種問題並不只出現在抑鬱症病人身上,對於躁鬱症病人也是一樣。盧凱彤在不少場合中說過,當時她是有過自殺的念頭,甚至有報道指她曾割腕自殘,還好事情已經過去。
四、過度罪疚
過份的自我批判,患者可能覺得所有問題都是自己的錯,包括一些跟她毫無關聯的事。比方說,一個患了抑鬱症患者(或處於鬱期的躁鬱症病人),當她考試只考了60分的時候,她可能覺得自己非常失敗,是自己又懶又蠢的緣故,而完全忽視其他同學只拿到50分或以下的事實。她也沒留意到其實這次的考卷是故意出得比較難,所以分數變低是正常的。但是,她可能就會直接得出結論:「我有問題,我真的很垃圾,我真的是一文不值……」這種極端的內疚跟羞愧感,往往是躁鬱症患者生活的一部份。
就盧凱彤的情形來說,曾經有報道說過:
「她下了演唱會的舞台,幾分鐘前的歡快激情總是立刻消失,換上一副沉鬱的臉:她老覺得自己表現不夠好,甚至,偷偷覺得自己不值得大家的掌聲。」
五、食慾與體重改變
很多躁鬱症病人在抑鬱發作時出現食慾不佳、沒胃口的情形,覺得食物難以下嚥。這很快會導致他們的體重嚴重下降。然而,並不是所有躁鬱症病人處於抑鬱發作時,都會出現體重減少的情況;事實上,有些人的胃口反而變得很大,甚至出現暴飲暴食的情形。
總的來說,如果一個人的體重在一個月內增加或減少最少5%,那就代表他們出現顯著的體重改變,可能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
六、反應變慢與思考能力下降
很多處於抑鬱發作的躁鬱症病人的認知功能也受到影響。你可能會留意到,當你問他們一些問題時,他們需要花一點時間去「Load」才能給出答案。而他們也會很難專注在眼前的事物上,很容易分心。另外,他們也可能無法做決定或是作出計劃。
簡單點說,就是他們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受到損害:
一個心理學中理論上的認知系統,用來管理和控制工作記憶,注意力,決策, 抽象思考等其他認知過程,由包括扣帶前回皮層,腦前額葉外皮的大腦區域處理。(來源:維基百科)
抑鬱症病人會發現他們很難去計劃、管理或解決問題。這聽上去好像很複雜,但其實即使你只是想煮一碗麵,也需要用到執行功能。抑鬱症患者不是做不到這些活動,只是他們需要比正常人花多一點時間去做。根據研究顯示,抑鬱症患者的執行功能會比常人下降20-30%。(來源:Health Place)
小結
如果你發現有身邊人出現了五個或以上的抑鬱徵狀,而徵狀維持超過兩個星期,裡面又包括「情緒低落」和「失去興趣」其中一個,那他很可能是出現了抑鬱發作。即使當事人不是患上了躁鬱症,也很有可能是有重度抑鬱症,所以我高度建議你去找你信任的家庭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或精神科護士。
躁狂徵狀

好,現在我們來到躁狂病徵了。要了解躁狂病徵,其實非常簡單,你把剛才的抑鬱病徵倒轉,就成了躁狂病徵。
1) 情緒低落 → 異常亢奮,或是容易憤怒
盧凱彤是這樣形容的:
「人睡不着又亢奮,做出很多胡鬧事。凌晨3點,我會走出街,見巴士就上,結果巴士過海去了長沙灣,迷路了;凌晨4時,我在街上四處遊蕩;我從不喝酒,卻躲在家裏買醉。有時候又會發脾氣,用腳踢牆、用頭撞牆、自摑。」
「不開心時你們說我抑鬱,到現在情緒好了你們又說我躁狂,難道我不可以開心嗎?」
之前說過抑鬱發作的人會覺得每一件事都變成灰暗的,而且即使在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他們依然都不覺得快樂。然而處於躁狂發作的躁鬱症患者剛好相反,他們覺得自己比平時更有活力,也深信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難倒自己。他們很有行動力,精力旺盛,自信心大增,甚至變得更有創造力。而跟抑鬱發作一樣,這種亢奮也是沒有理由的。除了愉快感之外,他們還會感到易怒、煩躁。即使是很小的事,都是觸發他們憤怒的情緒。於是,他們發現自己好像越來越難控制自己,而且跟身邊人的關係越來越差⋯⋯
值得注意的是,當患者處於輕度躁狂發作(Hypomanic episode)時,他們會感到自己充滿能量,而且工作能力也增加,所以很少人會覺得這是甚麼問題(難道我不可以開心嗎?)然而,這種看似是良好的反應,其實是躁鬱症的徵狀,如果不處理的話,可能病情會一直惡化。
在這裡另外值得一說的,是當病人在抑鬱發作時,通常他們會留意到自己是有情緒病;但當他在躁狂發作時,他們只會覺得好像很興奮、很開心,因此不會留意到自己的病情,以術語來說,就是他們缺乏病識感。這也是為甚麼身邊人很重要——病人本身可能留意不到,但身邊人可以。因此,如果你發現身邊人出現可能輕度躁狂發作的徵狀,最好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2) 失眠或昏睡,以及疲倦乏力 → 睡意減少
Ellen 還分享了她常常無法睡眠的情形:
「凌晨3點,我會走出街,見巴士就上,結果巴士過海去了長沙灣,迷路了;凌晨4時,我在街上四處遊蕩」
之前說到患者在抑鬱發作時多有失眠的徵狀,而且每天生活時感到容易疲倦,甚至無法應付日常活動。而躁狂發作則剛剛好相反,患者感到精力充沛,只需很少睡眠就已經足夠,而且不但沒有出現疲倦乏力的情形,還會充滿活力和能量。
3) 思考和專注能力下降 + 反應變慢 → 思想急速 + 注意力渙散
剛才說到抑鬱發作時患者的思考和專注能力可能會下降,但是對處於躁狂發作的病人來說,這剛剛好是相反。由於他們的思想變得像子彈一樣快,他們一開始會覺得自己充滿著新奇的想法,覺得自己很有創意和創造力。很多藝術家甚至因而創造出很多優秀的作品。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躁鬱症病人的自白:
「一開始,心情好的時候,是極端的好……思維敏捷……像追趕流星雨一般, 直到更亮的星子出現……」
但沒多久之後他們卻發現,自己開始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於是感到越來越害怕:
「想法過多,轉變過快……思維極度困惑不清……停止追隨思緒,喪失了記憶。」
到這種情形的時候,他們已經覺得自己的思緒已經變成碎片,他自己也快要無法掌控了。而當他們嘗試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時,如果別人無法跟上他們的思路,他們就會覺得很不耐煩,甚至大發雷霆。
不過有趣的是,不論是處於躁狂發作還是抑鬱發作的病人,都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抑鬱發作的病人主要是因為太過疲倦,以及認知功能受損,所以無法專注;而躁狂發作的病人則是因為他們的思路實在太快,所以很快就會覺得沉悶,並尋找其他更有趣的事物。
4) 對事物失去興趣 → 沉溺於一些享樂活動,卻毫不考慮後果和風險
對處於抑鬱發作的病人來說,他們對一切都失去動力。即使是以前喜歡做的事,現在也不再有興趣。從前曾有的一些人生目標,現在也無力再追求。但對處於躁狂狀態的人來說,他們不但沒有失去動力,反而會大量增加享樂活動。當然,享樂活動有很多不同的類別,有一些多做無害,像是跳個舞看到電視;但是更多享樂活動是對身體有害或需要花大錢的。由於躁狂發作時病人非常樂觀,深信自己甚麼事都會順利,所以他們完全不會考慮風險和後果,因為他們相信一切都會「沒問題」的。
然而,這代表他們投入一些非常高危的享樂活動,像是把信用卡刷爆,買下大量沒用的東西;或是不顧身體地暴飲暴喝,甚至吸毒。這也是為甚麼躁狂發作的病人對自己和身邊人傷害很大的緣故,而躁鬱症病人的「不顧後果」,也常常成為他們跟身邊人鬧翻的導火線。最後值得一說的是,很多抑鬱發作的病人會出現性慾減退的情形,而躁狂發作的病人則相反,他們可能會突然對性產生很大的興趣,甚至做出一些傷人傷己的事。
5) 感覺自己沒有價值,和感到過度罪疚 → 誇大自我能力或地位
處於抑鬱發作的患者,往往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別人的關愛,以及毫無優點或特長。而處於躁狂發作的病人則相反,他們對於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相信自己甚麼都做得到,沒有任何事是難得倒他們的。他們甚至可能對自身能力產生不合理的妄想,像是覺得自己的超級天才,或是有超能力,甚至以為自己是上帝。
6) 增加目標導向行為或急躁行為
處於抑鬱發作的病人感到悲觀,對事物失去興趣和動力,所以往往不會有目標導向行為。但對於超級樂觀、對自身能力充滿信心的躁期病人來說,他們因為深信自己永遠不可能失敗,所以常常建立各種各樣的計劃。他們的計劃可以從追求女生,到投資股票,再到決定創業……
然而,這些計劃根本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會失敗,所以他們甚至不會考慮風險。而且,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判斷能力太過自信,他們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甚至會對好心提醒的人大發脾氣。因此,往往這些計劃都以失敗告終。
其實急速說話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的思考速度太快,所以正常語速根本無法配跟得上他們的思考速度。因此,他們需要加快語速來配合思考速度。然而當速度過快時,聽起來就會像是語無倫次,令人無法跟上。
幻覺與妄想
最後我想說說精神失常(psychosis)徵狀。當然,不是每一個躁鬱症患者都會出現幻覺或妄想,但是這確實是可能出現的情形。Ellen 是這樣形容的:
「我查了很多資料,所以當看見那個人在身邊經過並突然消失,就知道是幻覺。幻聽卻不同,每個人內心都有把聲,有時候和這把聲爭論,沒什麼大不了。我卻發現自己總會被他打敗,會服從他。望住枱上那碗粉,他叫我不要食,我就整天不吃半點東西;他曾經叫我不要落街、去某個地方、拾回一些物件。他說別人在取笑我,又逼我完成幾多公里的跑步……」
幻聽是最常見的幻覺(hallucinations)徵狀。要知道幻聽是怎麼樣的感覺,你可以想像自己腦中有一把聲音,它總是會突然對你說話,還可能會說出你心中的恐懼和痛苦,並提供一大堆不合情理的指引,像是盧凱彤腦中的聲音不讓她吃飯。又或者它可能會說你正在處於危險之中,如果想保護自己就必須攻擊。一開始你可能還會跟它爭辯,但最終你還是會屈服於這把聲音,聽從它給你的命令。
總結
今天的文章就去到這裡了,相信到現在大家已經比較了解躁鬱症的抑鬱與躁狂徵狀了。最後還是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一次,如果發現身邊人可能有躁鬱症,一定要找專業人士協助。躁鬱症的早期徵狀並不明顯,加上很多病人沒有病適感,所以發現躁鬱症這項工作就落到身邊人肩上了。而希望大家對躁鬱症病人多一份認識之報,會對他們有更多的同理心,更能明白他們為甚麼會出現這些徵狀。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