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康復者常常遇到的五個陷阱

終於從情緒病「康復」了,所以一切都會完全順利,然後happily ever after?當然不是!情緒病康復者也會遇到了很多困難。所以在這篇文章裡面,Ally會跟大家討論一下康復者常常墮入的陷阱,並說說應該怎樣避免。

1_jhH41C1c7VNBp6iTX58Xaw

上次寫完了情緒病患者常犯的四個錯誤,今天我們來談談另一個經常被遺忘的族群——情緒病康復者。

在開始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跟大家定義一下甚麼是「情緒病康復者」。

在我的心目中,他們是指「曾經被正式診斷患有情緒病,現在已經完結治療,並已恢復了日常生活功能(如工作及社交)」的人。

註:這並不是學界或專業的定義,這只是我為了溝通方便而使用的解釋。

因為他們好像已經恢復了「正常生活」,所以很多人就以為這代表他們就不會遇上任何情緒問題,從此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笑

然而,現實是情緒病人依然會遇到很多難題,雖然他們好像已經「經驗豐富」,依然會墜入很多行為陷阱。

作為一個「康復者」,我也是犯了很多以下的錯,甚至雖然我現在能夠寫出這篇文章,那些錯誤我其實還在犯,可見誰都不能免疫啊(笑

希望大家在這條路上互勵互勉,一起努力吧!

註:當然,我明白很多人即使做了以下我所說的行為,往往可能是因為身不由己,可能是已經被情緒淹沒,可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源。我對他們並沒有批判的意思,也不覺得要是做不到的話,就代表一定會跟我一樣碰釘。以下內容僅供參考,如果覺得不適用的話,也是很正常的。


Happy-ever-after

一)以為自己永遠都不會「復發」

首先,「復發」這個說法是不大正確的。

那是因為情緒病是一種長期病,所以某程度上其實所有人都沒有完全「康復過」

就像一個糖尿病患者,醫生可以用藥物或其他方式來提升胰島素功能,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併發症,讓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但是,這是不是代表患者已經痊癒,可以完全停藥,甚至不用飲食控制,可以大量吃甜品、精製澱粉?

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是「不」。

同樣,情緒病人即使恢復了日常生活,有著相對比較少的負面情緒,他們依然有著「容易患上情緒病」的體質

一個曾經酗酒的人還是比旁人更受酒精吸引,一個焦慮症病人還是比他人更容易陷入負面思想,更常下意識地選擇逃避。

所以,即使你現在已經完結治療了,你也要有心理準備,當你在未來面對重大壓力的時候,你還是有機會需要重新接受治療

真正的「康復」,不是說你從此不會有負面情緒,也不代表你再也不用專業人士的協助(你想想,就算是未曾患過情緒病的人,也不可能無憂無慮啊),而是你已有足夠的經驗和自信去應付情緒問題

這個認知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正正因為不接受「復發」的可能,而沒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或是不願意重新接受治療(「接受了就代表我又被打敗了」),因而延遲就醫並引致很多問題。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了解復發的可能,但又知道那沒有甚麼可怕的——畢竟你都有足夠的經驗和知識了,就算真的出了甚麼事,又有甚麼是你應付不了的呢?


2014-10-31-why-am-i-always-tired-2-fb-2

二)恢復過往的不良習慣

當你還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每個星期都得見專業人士,也就代表每星期都有人監察你表現,督促你改掉惡習,鼓勵你積極向上。

在這樣的環境裡,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是相對容易的。

但當你完成了治療呢?

當你在趕寫作業的時候,你開始忘記了治療師提醒你不要通宵工作;

當你生活繁忙時,你常常不吃早餐,就算你明知道血糖不穩會影響情緒。

當你壓力大的時候,你漸漸回復翹課的習慣,即使你學到了面對才是上策。

這些負面習慣慢慢堆積後,使我們的心理健康變得越來越差,更容易在面對壓力時崩潰。

就像你大病一場後,即使你已經被治好了,如果你又恢復以前的不良嗜好,結果免疫力變差,沒多久之後還是會再生病的。

同理,心理健康也是需要長期維持,治療成功只是開始,但良好習慣才是健康生活的基石


img

三)不再練習心理健康技巧

除了生活習慣以外,我們更常忘記了在治療時學會的技巧,像是鬆弛練習和認知技巧等等。

心理技巧就跟所有練習一樣,如果你少做就會不熟練

可能治療結束時,你答應了自己一定會持續練習,最好每天都會訓練一次,以達到健康的心理狀態。

然而在沒有人督促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越來越少練習,從一天變成一個月,一個月變成一年,直到最後幾乎一年都做不了幾次。

就跟不良生活習慣一樣,缺少練習也會使我們的心理健康變得脆弱。

更嚴重的問題是,當我們出現情緒病的早期徵兆時,經驗豐富的我們理應該能夠使用一些學到的練習。

然而,因為技巧已經生疏,我們根本無法好好運用這些技巧;加上因為無人監察我們表現,我們會更偏向選擇那些更熟悉的壞習慣,像是喝酒來麻醉自己。

這是為甚麼很多人明明學到了這麼多技巧,最後當重新面對壓力時,還是要求助於專業人士——不是說他們能教你做甚麼新練習,而是你需要有個人在旁邊督促你而已

假如我們在順境時都持續使用這些技巧,那遇上困難時就能更加得心應手。因此,練習是非常重要的。


prove_it_title

四)過度急於證明自己的「健康」

這一個行為往往是跟身邊親友的態度有關,尤其當他們相當不理解情緒病的性質時。

如果身邊人長期看輕情緒病人的能力,或是相信患者永遠都不能恢復日常生活;那麼情緒病康復者就很容易走向極端,急於嘗試很多壓力過大的活動,以證明自己已經痊癒。

比方說,一個曾因爲患上情緒病而常常不上學的中學生,容易受到同學甚至老師的白眼,於是他為了證明自己,可能會強逼自己一定要當個模範學生,必須準時上學不早退,上課不能分心,還要考取好成績,好堵住悠悠之口。

但是以他當時的情況,即使已經恢復了日常生活,但還是需要循序漸進的。一下子就要做好這麼多事情,只會令他壓力過大,最後崩潰並選擇逃避。

這結果更加鞏固了身邊人的態度,他們會覺得:「我就說你不行吧,果然出事了吧?」

於是情緒病康復者就更常證明自我的能力,於是採取更極端的手段,最後陷入惡性循環

另一個例子是因為康復者擔心身邊人會看不起自己,於是即使重新出現情緒病徵兆,也不敢去看專業人士,結果錯過治療良機。

由此可見,這種急於證明自己的慾望不但沒有用,而且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

情緒病人很容易被人看不起,所以想要證明自己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因此而導致情緒崩潰,那就得不償失了。


1_GI1eqGgcmV1PzAh6_y5mHg

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這一點剛好是跟(四)相反,有一些人因為患病時經歷過太多風雨,於是對於「復發」有著超乎常人的恐懼。

尤其如果是焦慮症患者,本身已經傾向容易選擇逃避,加上因爲很害怕會刺激到自己,於是就乾脆甚麼都不嘗試。

可是,所有患過情緒病的人都知道,你越是逃避就越恐懼,你越恐懼就越逃避。

一個患過了社交恐懼症的人,可能從此不想做任何需要面對人的工作,或是永遠不敢改變工作或居住環境,因為不想接觸到陌生人。

一個曾患有抑鬱症的病人,可能深信自己永遠都做不了大事,不敢接受升遷或調職的機會。

就算他們偶爾想要改變,一旦遇上了一些困難,負面情緒重新浮現,他們就立即放棄,逃之夭夭。

當然,要是你幸運的話,你可能真的可以永遠躲在你的舒適區,不用面對壓力和改變;

然而,人生很多改變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最後這些人還是要面對那些困難。

結果,因為長期選擇逃避,他們的抗壓力其實是比較低,所以很容易被一擊即潰。

因此,雖然這種恐懼是能令人理解的,但是還是必須要慢慢重新面對,不然的話反而更容易「復發」。


f80f5d627e8b63228574314304df7e8c-2

後記:

其實情緒病康復者要面對的困難,往往比情緒病患者還要多。

因為病人有專業人士的協助,又可以躲在壓力較小的環境(例如可能不用上學),所以可以專心致志地處理負面情緒;

但康復者卻必須要獨自承受壓力,而且身邊人見你已經「痊癒」了,對你的要求會更高,會期望你承擔更多責任。

對情緒病有著合理的理解和期待,和與身邊人良好的溝通,都是康復者要獨立生活的關鍵。

下一篇文章會是《如何安慰情緒病/精神病人》。其實之前我有寫過類似的一篇文章(《如何開導患有情緒病的朋友(內含4個簡單小技巧)》),但因為有讀者反映內容太過抽象,所以這一篇會有更具體的步驟。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用,我也期待大家的回應,謝謝。

目錄

如果你想支持 FAIRY’S 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Author

  • 作者: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