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年情緒病故事(一):病發之前

Ally是一個性格刁鑽古怪的小女孩,因為從小感覺不受喜愛,所以努力想要把自己改造成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正當她終於成功的時候,沒想到她其實是走向了情緒病的深淵……

前言

「大家好,我是Ally,一個有九年情緒病史的女生。」這簡簡單單的三句話,總括了我過去的經歷。

對於有些人來說,這可能就是他們所需要知道的全部資料。他們是想要看一個令人快樂的成功案例,想要學習怎樣改善心理健康。這一點我當然非常歡迎,這個網站的目的本來就是推廣心理健康知識的。不過,對於其他人來說,比起陽光的一面,他們更想知道到底我經歷了甚麼,我又是怎樣成長到今天的模樣。

我在 Fairy’s Heart 裡面,多多少少都聊過一些自己的過去,但是我始終沒有很認真地把我的經歷完整地說一次。今天,我會把我的情緒病故事告訴你們。

因為畢竟是九年的故事,我會把它變成一個系列文章,慢慢地把我的故事說完。在這一篇裡面,我會談到底是怎樣的過去和性格讓我走到情緒病發的一步。之後的文章則會讓大家知道我是怎樣被確診情緒病,怎樣經歷了輟學崩潰的日子,又怎樣從幾乎不能下床,到現在大學畢業和有自己的工作。

這不是一個甚麼特別的故事,我並不覺得自己經歷的痛苦算得了甚麼。每個人多少都會遇到一些困難,有些人可能是患上身體疾病,有些人可能是失去親愛的人。我的情緒病經歷並不會使我比其他人更可憐或者更值得尊重。同時,這也不是一個受害者的故事——我很確定我在這九年裡面,使很多人失望過,也傷害了很多愛我的人。甚至你可能會一邊看我的故事,一邊說:「你的問題就是自找的嘛。」

但是,也許你現在就在經歷著情緒病,也許你現在不知道應該怎麼做,那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夠給你一點勇氣,讓你知道你真的不是孤單的。

Trigger Warning: 因為我想真􏰏地將當年的思想和感受寫下來,所以有些部份可能會顯得比較負面,並包括了一些情緒病的細節。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狀態不佳,為免引起任何創傷或不適,請保護自己並不要往下看。

我的故事其􏰏實可以從童年開始

playful girl on playground with balls
Photo by Allan Mas on Pexels.com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發現了,我跟一般人不大一樣。所謂的不一樣, 指的並不是外貌,而是內心。小時候的我並不是一個傳統聽話的小孩。我說的不聽話,並不是說我很叛逆或常常違反校規,而是說我不大遵從長輩的話。

小時候的我常說的一句話是「你有道理就說服我」,所以你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媽媽說:「你要去跟XXX打招呼。」

我說:「為甚麼我要打招呼?」

媽媽說:「因為這樣是禮貌。」

我反駁:「那麼甚麼我要禮貌?」

媽媽說:「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

我再問:「那為甚麼別人這樣做我就要這樣做? 」

媽媽生氣了:「反正你就先去做就對了!」

我堅定地說:「我不要,我看不出來為甚麼要這樣做。」

媽媽抓起電話向我扔來:「你不信打電話去問問A、B跟C(她們是我的朋友),看看她們是不是這樣做的?」

我還是不依不饒:「她們怎麼做跟我有甚麼關係?就算她們真的做了,也不代表我要做啊!」

媽媽大發雷霆:「你為甚麼就不能好好聽話?我是你媽!」

我說:「你是我媽又怎樣?你也不能逼我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啊!」

相信你也可以想像,我簡直是史上最難纏的小孩。要是我把這份愛質疑的心用在科學上面,大概我已經是發明家了;或者我把這份追求道理的堅持用在哲學上,大概我會是個不錯的哲學生。不幸的􏰏是,我把這個堅持用在跟長輩的相處上。

所以,我從來都不是一個討長輩歡喜的小孩子。我不會對他們撒嬌,不會堆起笑容來討他們歡心,甚至一旦有甚麼我覺得沒道理的事出現,我是完全不會給任何人面子的。然後,我進入了小學。如果說之前大家覺得我還小,沒有人跟我計較的話,當我進入校園生活時,老師和同學可不會遷就我

於是災難開始了

serious little ethnic girl sitting at table with mother during lunch and looking away
Photo by Alex Green on Pexels.com

我完全不符合任何傳統乖寶寶的標準:我不獨立,不懂得照顧自己,常常忘東忘⻄;我不是一個特別勤奮的學生,上課時會跟鄰座聊天, 考試前才會臨急抱佛腳;最􏰎要命的是,我不「尊重」父母,我不聽話,我常常對父母用教訓的口吻。

我記得有一次,我看到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欺負我一個朋友。當時其實她只是鬧著玩,但我卻把事情當真了。

於是,我走上前,直接教訓起一個比我大四年的學生:「為甚麼你要這樣做?你懂不懂尊􏰎重人?你知不知道這樣對方會不開心?你想不想別人這樣對你?如果別人這樣 對你的話,你會怎麼樣想?如果你不想別人這樣對你,你為甚麼要這樣對別人?」

當時對方愣了一下,然後說:「你說話真像大人。」

我一直都是這樣的性子。我沒有太多所謂的階級觀念,我心裡只有道理。我覺得有道理的一方就是能說倒對方的人,所以你反駁不了我的話,就代表你沒有道理。如果你沒有道理的話,你就活該被教訓。 

於是,我自自然然成了大眾看不慣的對象。尤其因為我媽媽是一個很受歡迎的人,她會跟老師或其他家長面前訴苦,因此我的形象更加一 落千丈,成為大家心目的一個被寵壞、凶惡的臭小孩。在那個時候, 其他家長甚至會替我起難聽的綽號。

隨著這樣的成長軌跡,你可能會想像我會變成一個叛逆的問題少女。

然而,故事開始轉向了一個不同的方向。

brown cat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從大概小四開始,我開始渴望認同,尤其是老師的認同。我開始找方法去討老師歡心。比方說,我開始勤奮溫習。我開始模仿身邊的好學生,我想知道她們是怎樣表現的,然後為甚麼老師會喜歡她們。

但是,我卻發現不管我怎麼做,老師都看不到我。我成績好是因為我有父母幫忙,別人成績好是因為他們勤奮;我愛看書就是只懂看沒深度的小說,別人常看書就是有文學修養;等到我真看了有深度的小說,它卻不再是好學生的標準之一了。

當時的我是那麼的飢渴,為了得到他們的讚賞,我可以做任何事。可是,我不及格。我永遠都不及格。當時我完全不理解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為甚麼我身邊的朋友都能得到別人的認可?為甚麼老師􏰐寧可誇讚那個在考試期看電視的同學,卻留意不到我每天用功做的筆記?為甚麼每次我跟父母爭執時,大家都說他們是模範父母,有問題的永遠是我,不管到底那件事的前因後果是甚麼?

一開始我會怪父母,我會怪老師,我會怪這個世界。但終有一天,我終於找不到其他答案了——有問題的不是其他人,而是我

當我進入中學後,我決定改變自己

girl jeans kid loneliness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既然有問題的是我,只要我修理我自己,我就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吧?於是,我覺得我一定要換一個方式生活。我要擺脫曾經的自己, 我不能再當那個被忽視的小孩了。

我曾經被說幼稚,於是我要當一個成熟的人。所以我看很多深奧的小說和電影,我要讓自己的心理年齡超越所有人。我曾經被說吵鬧,所以我要當一個安靜的人,一個聲􏰑小的人,甚至於大家都覺得我是不懂說話的。我曾經被說只看沒深度的小說,因此我要只看文學巨著,只看紀錄片,拒絕看漫畫和卡通片這種「膚淺」的作品。

我以為這樣就會得到別人的愛。但是,我又失敗了。我不但沒有得到別人的喜愛,反而成了一個同學眼中的怪人。再加上我一直都不獨立,這個問題讓我一直搞砸事情,自然也不會討老師歡心。

在一整年裡面,我沒有交到任何朋友。每天我看著其他人歡樂地打鬧,但我自己卻孤伶伶地一個人坐著。 我總是假裝自己在低頭看書,其􏰏是因為我不想承認沒有人想跟我說話。大家都可以隨意拿我開玩笑,沒有任何人會願意為我出頭。每次分組做 group project 時,當其他人已經選好了隊員時,我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待被分去沒人要的組別裡。

我雖然很幸運地沒被人霸凌,但是每天被忽視的那種痛苦,深深刻在我心裡。在那時候開始,我學會了一點:我是一個不值得別人喜歡的人

再加上因為我以前讀的是中文小學,我的英文能力根本不足以應付一 個全英文教學的環境。於是,我看著自己的成績一直在滑落,但我不知道該怎麼做。因為不知道怎樣應對這種壓力,我開始欠交功課,開始遲到,開始不想上學。當時我看著雨水也會哭,坐在海邊也會流淚。現在再看應該是有點抑鬱症的情形吧,但是當時還不知道甚麼是情緒病呢。

我升班之後,換了老師,也換了同學。但問題沒有改善。我缺席跟欠交功課的次數越來越多。結果,我的成績一落千丈,在全班裡考了倒數第二。我不是說考得差是甚麼壞事,真正的問題是我當時的自我價值已經降到最低了。但就算在我最絕望的時候,我還是想得到別人認同。我還是無力的揮舞著雙手,就只想乞求那麼一點的愛。

終於有一天,我受不了,我想要􏰎重新來過。

little girl doing her homework
Photo by olia danilevich on Pexels.com

於是,我開始勤奮讀書。我知道這聽起來好像勵志故事,但是其􏰏實那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當一個人沒有英文底子卻想要惡補,當一個人習慣性欠交功課卻要改變行為,當一個人需要學回上一年錯過的東⻄時,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那時候我每天放學都會做學習筆記,每個周末都會花十多小時學英文。我用最笨的方法去備課和溫習,不管考試範圍是甚麼,我都會把課本上每一個不懂的生字查一次,明明文法一塌糊塗卻每天寫幾百字英語作文。

在一開始的三個月裡面,我完全沒有看到成果。我的成績依然墊底, 我欠交功課的次數依然有30多次,我依舊因為遲到而要在全校面前罰站。但是,那卻是我人生中一個相當快樂的階段。因為那時候的我,我不在乎名利,不跟別人比較,腳踏􏰏實地學習。

也是在那一年,我的成績一直進步,開始名列前茅。我很快成為了大家欣賞的對象。不管是哪一科,我的成績都是第一、二名,功課的分數永遠都是A,作文會被老師拿來當範文,我再也不擔心沒有人不想跟我在一起做 group project 了。

這聽起來真的很像童話。

很多人說,童話之所以美好,是因為你不知道結局後發生了甚麼事。

woman in red t shirt looking at her laptop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com

當時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東⻄——老師的認同和朋友的愛。老師很鼓勵我學習,給了我很大的動力去進步。也是那段時間裡,我第一次認識了朋友。我還記得第一次有人會主動邀請我去吃飯的感覺,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居然有人想跟我聊天?」雖然現在已經失去聯絡,但我今時今日依然都很感激我的第一個朋 友。

那是我人生一段很美好的光陰,但也是一個很沒安全感的時間。我開始建立了「好學生」這個形象,而且我抱著這個形象不放。簡單點來說,我深信我得到的喜愛,全因為成績的進步

這個想法其􏰏很容易讓人理解,因為我成績差時確􏰏沒有朋友的陪伴,也沒有老師的支持;而當我名列前茅時,卻得到了友誼跟認可。 於是,我把成績當成了是生活的支柱。我覺得要是我成績好的話,我就會一直得到認同,一直得到愛。相反,要是我成績差的話,我就會失去所有人的關心。我又會變成從前那個缺愛的醜小鴨。

所以,我越來越焦慮,越來越害怕。我開始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我開始對自己要求越來越完美。我每個周末都花在溫習上,我把學業當成是生命的唯一。當我拿到全班頭三名時,我開始想當第一名;當我 得到第一名時,我開始想在每一科都當上前三名;當我成功在每一科都當上前三名,我開始擔心有人會跟我爭奪。那是因為,我不知道還有甚麼其他的辦法去得到別人的愛。

雖然得到了,但我害怕失去;因為重􏰎視,所以患得患失。

但是,成績再進步也有個限度,老師也不可能永遠花時間去鼓勵我。

woman looking at sea while sitting on beach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於是,當我升班之後,發現再沒有老師鼓勵我。我發現好成績不但沒讓我得到認同,反而還因為得失心太􏰎而惹人討厭。

我發現我開始失去了第一名的頭銜,而且不管我怎麼努力都拿不回來。我開始像瘋子一樣報補習班,開始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讀書上。我 開始搾乾自己的精力,強迫自己不去娛樂不去休息,只是專注在溫習功課上。但不管我怎麼嘗試,我發現我的成績就是沒有進步。

在人際關係上,我也開始感到痛苦。我在想,到底人的價值是什麼?到底為什麼他們要把我當朋友?如果有人比我優秀的話,是不是他們就能取代我?我開始拿自己跟所有人比較,然後暗暗希望他們都是失敗的,沒有人可以取代我。但這種自私的念頭又開始折磨我,我覺得自己很邪惡, 為什麼就不能好好祝福別人?為什麼我看到別人碰釘,我不但不同情,反而竊喜?

然後,在學業方面,我在想,名利有什麼􏰎重要性?如果我就這樣考到好成績,然後進入大學,再找到工作……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人為什麼要活著?如果我們就這樣庸庸碌碌地過了一生,那代表了什麼?是代表我們就像工廠的玩具般,被設計得一模一樣?我又想,如果我們不知道未來,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離世,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努力?也許我們日日夜夜準備考試,但我們根本就活不到考試的那一天!如果是這樣,我們是不是該放棄將來,專注現在?

我的疑惑越來越多,人也變得越來越負面。 除了在學校遇上問題以外,我也常常在家裡跟母親吵架。

比方說,我非常不喜歡我母親插話,我會跟她說這是很不尊重􏰎人的行為。我母親則會一次又一次地反駁,她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子的,只有我這樣的「非一般人」才會覺得這樣做有問題。要是我總是這個樣子的話,不會有人願意跟我當朋友,長大後自然找不到工作, 因為這世上充滿著像她那樣的「普通人」。

一開始時我會很生氣,但當我聽久了之後,我也開始懷疑:「說不定她是對的,大概我的確􏰏跟其他人不一樣吧⋯⋯」

而且,因為父母覺得我壓力太大,所以每當我在用功地溫習時,他們 總是會來一句:「那麼勤奮幹甚麼,做人只求合格就好啦,沒有必要對自己要求那麼高。」

當然他們只是好心想安慰我,但在當時的我耳中,他們的話好像在否定我的努力——為甚麼沒有人明白我的痛苦呢?你叫我放鬆點,但你沒看到我成績已經在倒退嗎?要是我再不努力,我就會打回原形,就再沒有人會欣賞我了!為甚麼你們都覺得這只是小事呢?

壓力不斷堆積,我開始發現自己有點不對勁。

adult alone anxious black and white
Photo by Kat Jayne on Pexels.com

我每天都非常疲倦,常常一整天就躺在床上甚麼都不做。不管我睡多少個小時,我依然覺得沒有精力。那時候 smartphone 還不流行,我 就天天聽著 MP3 在床上發白日夢。

我雖然花了很多時間溫習,但總是事倍功半。即使我上了那麼多補習班,但我上課時根本無法專心。我每天都感到十分焦慮——我上課時表現怎麼樣?我為甚麼無法回答老師所有的問題?我功課為甚麼不是滿分?

我開始害怕做功課,害怕溫習,甚至害怕上課。每次我打開課本的時候,我的心裡面閃過很多念頭:「要是我學得不夠好怎麼辦?我現在學的東⻄是有用的嗎?萬一我現在搞錯了,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然後導致我考試表現不好怎麼辦?課本的內容足夠嗎?我需要再上補習班或買參考書嗎?啊,我真的太笨了,為甚麼我總是甚麼都做不好?」

一開始那只是一丁點的焦慮,到後來我每次看到課本都會呼吸困難、 心跳加快,甚至覺得自己快要暈倒了。對,就是這樣,我的焦慮徵狀開始了

沒多久之後,我也發現了自己的情緒有點問題。但當時我完全不懂甚麼是情緒病,我只知道自己覺得人生一點意義都沒有。於是我開始 「自救」,並把市面上的「自助書籍」都看了一遍——從Martin Seligman的【正面心理學】,到Stephen Covey的【與成功有約】, 到各式各樣的心靈雞湯,甚至包括宗教書籍或靈性書籍(如吸引力法則)。我很努力地在找一個方法讓自己􏰎新快樂起來。我就像一個快要溺死的人,努力尋找著救命的稻草。

你知道最悲傷的是甚麼嗎?身邊每一個人都覺得我的掙扎是沒必要的,只要我願意「想開一點」、「放鬆下來」,我的問題就會神奇地消失了,只是我太固執而已。

等到我考試前一個月的時候,我沒法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我的成績不會達到我的要求,不管我再做怎樣的努力也沒用。

當你不努力的時候,你不會失去希望,因為你會心存僥幸,覺得自己只要用功一點,就能達到自己的期望。只有當你已經盡了所有力氣, 你已經做了所有你想得到的事情了,你已經在每一次挫敗之後都􏰎重新嘗試,但是你還是沒有辦法渡過難關——這時候,你才會懂得甚麼叫真正的絕望

在2010時11月的一天。

crop person with coffee and croissant
Photo by Maria Orlova on Pexels.com

我在八方雲集買了二十個鍋貼,一包麥當勞大薯條,十隻KFC巴辣雞翼,還有一碗吉野􏰒家烏冬。我目無表情的吃著這些食物,即使已經飽了,還是無意識的在吃。我一邊吃著,一邊看著電腦屏幕,漫無目的地上著網。我書桌旁放著功課,但我卻碰也不想碰。等我父母回到家的時候,我目無表情地說了一句話——「我不想再上學了。」

目錄

如果你想支持 FAIRY’S 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Author

  • 作者: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