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精神病還能夠正常上學嗎?分享我是怎樣成功帶病完成學業(培養良好習慣、跟學校溝通、時間管理等等)

面對著情緒病徵狀,又需要處理學業壓力,到底患上情緒病的你要怎樣上學?在這篇文章裡面,Ally會分享四個實用方法,教你怎樣保護自己的權益,以及建立幫助改善病情的生活習慣。

明天就是上課日了!相信很多人都非常興奮,但同時也對新學年感到焦慮和緊張。尤其對於我們精神病人來說,我們不但要應付學業壓力,還需要同時處理自己的情緒病徵狀和藥物副作用。而當我們處於學校這種高壓環境,我們常常會感到自己被負面情緒淹沒,很難去專注上課或做功課。

如果大家聽過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自從中四發病開始,我一直都在同時應付學業及焦慮症。期間我當然也碰了很多釘,做了很多損害我心理健康的事情,但最終我也慢慢摸索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因此,今天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其他患有精神病的學生,讓大家好好擁抱校園生活。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

重點:充足的準備和計劃

如果要用一個詞語總括整篇文章的重點,我會說:「PLAN」

因為學校本身是一個很高壓的環境,我們同時需要處理很多事情,既要上課和準備考試,又需要應付人際關係的煩惱,還需要參加不同的課外活動。當然,第一步你要確保自己完成作為患者的日常任務,像是維持良好的飲食和睡眠,定時吃藥和見專業人士,乖乖做好專業人士給你的心理練習。尤其當你情緒不穩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好好遵守以上規則的話,很容易被壓力打垮。

除了以上這些基本任務以外,你還需要做一些額外的準備和計劃。因為本來就很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所以你會需要比其他正常學生有更多的準備功夫。這可能是預先找好相關的資源,可能是預先建立好的習慣,或是更小心的時間安排。你要預先做好規劃,而不是等到問題出現才想法子解決。

方法一:查清楚所有資源,因為你很多可能會用到。

k-61-jj-07175

當我剛剛進入英國大學的時候,我很擔心自己會無法應付新環境。因為我的社交焦慮症,曾經我只要一上學就會情緒崩潰,所以我很害怕同樣的事情會再度發生。因此,我做了非常多的資料調查。比方說,我一早就已經查詢了學校的輔導中心,也學會了怎樣預約門診。我知道了原來因為要排隊等候,所以我應該要在兩星期前就開始預約。我也去google了附近的私營心理治療診所,以免萬一出了甚麼事情,我也可以盡早接受治療。

此外,因為我知道自己有機會因為情緒病而無法天天上學,甚至因為病發而缺席考試或無法準時完成功課,所以我必須要知道有甚麼應對措施。因此,我查閱了大學政策,知道了我可以遞交「特殊情況申請(extenuating circumstances application)」,學校可以因應我的病情,容許我延遲完成功課,或者為我提供一個特殊的應試環境(比方說,一個單人房間進行考試)。甚至我如果真的受不了,我甚至可以請假一年在家休息,而不會被踢出學校。

沒錯,我們在開始校園生活的時候,我們希望一切都會非常順利,不想有機會用到任何應急措施。然而,我們也必須要做好最壞打算,假如真的病發的話,到底我們該用甚麼策略去應對問題。這包括了醫療措施、學校政策、政府福利,甚至一些應對日常生活的策略,像是假如你跟室友處不來的話,你應該去哪裡申請調房等等。

除此以外,你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權益。你要知道作為一個有精神病的學生,你會受到《殘疾歧視條例》的保障,大學亦會遵守《殘疾歧視條例教育實務守則》,不能對你有歧視,也要因應你的病情作出合理調整。他們亦必須要對你的病情絕對保密,除非經過你的批准或是有特殊情況,不可將你的資料告知他人。如果有個別職員侵犯你的權益,你也要知道能去哪裡維權。

我知道很多人一開始不想要調查這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需要用到這些措施,或者可以等到問題變得嚴重時再去處理。然而,我覺得預先做好準備是一個比較聰明的做法。首先,當你真的情緒崩潰的時候,你會感到十分彷惶無助,你可能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找資料。其次,當你一早查好資料的時候,它會給你一種安全的感覺,你會覺得有Plan B、Plan C和Plan D,因此不管發生甚麼事,你都有能力去應付問題。

方法二:預先跟學校上報自己的病情,並取得相關的專業診斷證明。

liaisonlibrarianphoto

Year 2的時候,當我在學習外語時,我出現了不少焦慮徵狀,但是我一直強忍,想說只要能撐過就算,沒必要讓學校幫忙。然而,我在口語考試時出現了嚴重的驚恐發作,因而不得不跟課程主任申請取消語言課程。可是,當我的課程主任看到我醫生開的醫生紙,他卻不願意相信我確實有情緒病。他說醫生紙上說的只是「中等偏嚴重(moderately severe)」,根本不算太過嚴重,加上如果我是真的那麼焦慮,我應該早已發作,不用等到現在才跟學校說。因此,我一定是在裝病,找藉口來逃避課業。(整個故事請見《我回來了(談焦慮症+服食血清素的最新經驗)》

之前我就乖乖學精了,早早就跟學校提出了自己的病情,並在殘疾學生中心註冊了自己的名字(因為情緒病是長期殘疾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學校很早已經得知了我的情況,所以當我提出了任何申請時,他們就會比較願意相信我確實有需要,我也不用花那麼多力氣去證明自己病情的真偽。

很多人因為擔心學校會歧視自己,所以一直隱暪學校自己的病情,直到完全受不了的時候,才不得不告訴學校。我非常理解這種感受——因為曾經有老師在未經我的同意之下,擅自把我的病情告訴其他同學,所以我明白這種不願意相信學校的感覺。然而,要是你能一開始就表明你的病情的話,你就不會那麼容易被誤會,也能更快找到適合你的支援服務。

因為很多人不了解甚麼是精神病,如果你貿貿然告訴他們你有精神病,他們可能會覺得你只是誇大其辭,甚至以為你是故意裝病逃過功課或考試。這不但影響你申請精神病支援服務,而且會影響你的心理健康——你想像一下,當你在病發的時候,你會不會想聽到別人質疑你的病情?因此,你越早申明自己的病情,對你的保障就會越大。這不代表你需要跟所有人公開你的病情,但最少你應該告知大學部門或者殘疾學生事務處。

同時,你也需要取得專業診斷證明(像是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的信件),以證明你確實患上了精神病。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沒有在接受治療,或者你的專業人士(如社工)無法提供精神病診斷。然而,假如出了甚麼事的話,一紙證明可以為你免去很多麻煩。因此,我會建議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要去找專業人士取得正式診斷。

方法三:一早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等到開學時才開始。

1200x800-active-healthy

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我曾經因為情緒病而休學了半年,並過起了一個日夜顛倒的生活。那時候我習慣了每天中午才起床,天天吃不健康的食物,而且有半年時間完全沒有上課、做功課或溫習。那時候我總是在想:「雖然我現在很懶惰,但是只要我回到學校了,我就會回到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就會認真上課和做功課。」

然而等我真的回到學校之後,我卻發現自己無法適應這樣的生活節奏。我早上根本起不來,當我勉強起床時,上課時卻因為疲倦而難以專注。我習慣了喜歡做甚麼就做甚麼,早已經沒有自制能力,因此當我做一些困難的功課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想逃避而非繼續堅持下去。再加上我要適應一個新環境,以及非常強烈的副作用,最終導致我選擇再次輟學。(相關故事請見《我的九年情緒病故事(三):放棄自己》《我的九年情緒病故事(四):重現希望》

相信很多人都試過這種經驗,在經歷了漫長的暑假之後,你的生活作息已經亂七八糟,開學時還停留在「放假」的心情當中,所以很難適應天天上課的日子。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他們會慢慢隨著時間適應,但是對於精神病患者來說,因為精神病徵狀和藥物副作用,患者很難有足夠意志力去適應這種生活的轉變。然而,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很難有足夠精神去應付生活的挑戰。

就我自己而言的話,我常常會高估自己的自制能力,以為只要我回到學校了,我自然會有足夠動力去做正確的事。然而,當我真的回到學校的時候,我既要面對新的環境,又要學習新的知識,根本抽不出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生活習慣。事實上,通常當我回到學校的時候,我的生活習慣一般都不會變好,而是因為生活忙碌而越來越差。

因此,未雨綢繆是最好的辦法——我會建議大家早早(甚至在開學前)開始建立良好習慣。比方說,如果你本身上課時很容易焦慮的話,你可能想學習每天早上冥想。然而,若你等到真的有壓力的時候才練習,那時候你可能會過度焦慮而無法形成習慣。因此,你可以開學前一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訓練自己。這樣一來,等到你真的開學的時候,因為你已經有了一個月的良好經驗,即使面對學校的壓力,你也會比較容易繼續維持習慣。

方法四:只要能上課就盡量上課

2013-07-26-lecturehall

當我上大學的時候,只要我壓力大的時候,我就會不想去聽課。尤其當我感覺自己很焦慮或煩躁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反正就算我去了,我也不會專心聽課,所以我倒不如在家休息。」因為學校不算 lecture 出席率,加上因為整個課程有 200 人,就算不出席也沒有人發現,於是我常常只上 tutorial,然後自我安慰說我會自己看 lecture recording 和 PowerPoint 自修。

然而,沒多久之後我就發現了,因為我錯過了很多東西,所以我開始跟不上課程的內容,即使我真的想認真聽課時,我都聽不懂他們在說甚麼。而且,等到幾個月之後,我的焦慮變得極度嚴重,我經常在上課的路上出現驚恐發作。結果一開始可能只是因為一點不舒服而缺席,之後卻演變成了就算想也上不了課。

對於大學生來說,「走堂(自故缺席)」可能算是校園文化的一部份,即使沒有情緒困擾的人,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如起不來)而選擇不上課。而對於有精神病的人來說,這一方面給了自己緩衝的空間(不用因為曠課而被記缺點),但另一方面也使我們很容易受誘惑,一旦出現輕微情緒病徵狀就不上課。

然而,作為一個經常「走堂」的過來人,我會強烈建議大家只要能夠上課的時候,就盡量選擇上課。你可能以為你只是缺席一堂課,你只要回去看課堂筆記就可以了,卻不知道你這樣是在打破自己的好習慣。只要你會做第一次,就會做第二次,直到最後你覺得「走堂」根本不是一個問題。而正如我之前所說,精神病人要建立新習慣是很困難的,所以在可以的情況下,一定要盡量避免打破生活習慣。

同時,因為精神病的徵狀可以是很不穩定的,你可能這個月還是心情穩定,下個月就出現大量驚恐發作。你可能以為這次不上課,你下星期回去上課就好了,卻不知道你可能下個星期就情緒崩潰,那時候就算你想上課也做不到。因此,在你狀態還可以的時候,你一定要盡量出席,而「走堂」應該是留給真正而需要的時候。這也代表了,就算你當下有有點輕微徵狀,你只要能夠撐住就盡量上課。

方法五:維持一個輕鬆的時間表,要保留充足的時間休息。

videoblocks-top-view-of-woman-hands-crossing-calendar-days-planning-to-save-money-while-swiping-green-screen-smartphone-to-check-dates_rlw67lefg_thumbnail-full01

因為我是一個喜歡忙碌生活的人,所以我當時參與了非常多的社團、社交及兼職活動。在我Year 3的時候,我同時兼任四個學會的幹事,在實驗室做兼職,參與一個商業創意比賽,做心理健康相關的義工,還同時上課、寫論文和找工作。對了,我還會出席朋友聚會,還同時在看政治相關文章。所以你可以想像,當時我幾乎是忙翻了,但我卻一直覺得自己有足夠時間,畢竟我身邊的人都挺忙的,我自己怎會適應不了?

然而,我顯然高估了自己的耐受力。我每天都覺得很焦慮,工作永遠都做不完,而且我越來越沒有精力和動力處理問題。而當我出現復發的時候,明明我需要更多時間休息,但卻因為已經事前答應了很多任務,所以無法減少工作量。

很多人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總是喜歡把行程排得滿滿的,不喜歡行事曆有任何的空白。尤其如果你跟我一樣工作狂,你可能同時在進行多於一個計劃。然而,因為這世上沒有完美的計劃,所以總是會有一些突如其來的原因,使得你無法準時完成任務。可能是你的學會活動突然出了問題,或者你的畢業論文突然要改主題,反正總會有一些意外會突然增加你的工作量。

如果你是一個精神病人的話,因為你的體力和精神本來就比其他人差,你需要比其他人更多的緩衝時間。可能突然你出現了抑鬱情緒,然後你一整個星期連床都下不了,影響了你所有計劃的進度。而且,不少精神病人有拖延的習慣,在面對重要的功課時,很容易會拖到最後一刻才做,而如果你行程太緊密的話,你可能會來不及完成任務。

因此,我會建議你不要安排太多的活動,並保持充足的休息的時間。比方說,你功課的截止日期是下個月,那麼你應該提早兩個星期就完成功課。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出現意外的話,你也還有兩個星期的緩衝時間。同時,在未來的一個月中,你應該減少一切會帶來焦慮的活動,像是不出席無必要的社交活動,或是遠離新聞及社交媒體。

方法六:重視努力而不是即時成果

在我輟學兩次之後,我終於選擇了復學。然而,我發現自己完成跟不上其他人的步伐,自己不但學得比其他人慢,而且一想到自己還有那麼多不足之處,就會感到非常焦慮。我覺得自己不懂得溫習的竅門,還常常因為犯錯而浪費時間。這種負面情緒不但對於我的學業沒有幫助,反而常常使我緊張到腦子一片空白,根本無法考試和溫習。

後來,我選擇了跟我的朋友打賭,也就是我答應每天必須要溫習八小時。哪怕我在那八小時裡面學得非常慢,哪怕我因為意外學習了非考試範圍內的東西,只要我溫習了八小時,我就完成了那天的目標。結果我不但連續半年都每天溫習八小時,還成功考進了大學。(整個故事請見《我的九年情緒病故事(五):重拾生活》

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時候即使已經很努力學習,我們還是未必能即時看到成果。這不代表了這些努力沒有用,只是每個人的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不一樣,有一些人學得比較快,有些人需要沉澱,但卻會在某一瞬間爆發。而如果你長期只關注自己離目標有多遠,很快就會感到十分焦慮和挫敗,甚至會因為被負面情緒淹沒而無法繼續學習。

而對於精神病人來說,首先因為精神病徵狀和藥物副作用,他們的認知能力可能會下降,所以可能會比其他人學得慢,也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去摸索適合的學習方法。就我個人經驗而言,關注即時成果容易誘發我的焦慮徵狀,因為我會一直擔心自己甚麼時候才能達成目標。而當我專注在努力程度時,因為它是在我控制範圍內的(哪怕我學得不好,只要我堅持坐幾個小時,我就算完成今天目標了),所以我反而會覺得沒那麼緊張。

因此,比起執著於每天需要學習的內容(如「今天一定要學懂xxx的概念」),我會更建議大家專注在工作量上如「每天都需要溫習3小時」或者「每天都練習15分鐘英文會話」等等)。即使你可能感覺自己沒有做到太多,如果你能堅持每天達到一定工作量,你會發現即使沒有刻意改善,你的工作效率也會變高,甚至不知不覺已經達到你的目標。

目錄

如果你想支持 FAIRY’S 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Author

  • 作者: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