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抑鬱症沒有一個原因啊⋯⋯它就是突然出現,然後我去解決它。」–克拉
大家好,我是Ally ❤️
歡迎來到 Fairy’s Heart,一個推廣心理健康和情緒病知識的網站。
最近我刊登了幾個《Fairy’s Heart 情緒病訪談》之後,有不少讀者都發訊息跟我說:「我覺得自己好像不配有情緒病。」
為甚麼他們會這樣說?原來是因為最近幾個受訪者都有著比較沉重的過去(例如校園欺凌、性侵犯、家暴、父母離異等等),以致很多病友都覺得自己好像「不夠慘」,繼以無法接受為甚麼自己會有情緒病。
但是,這個絕對是一個誤解——童年創傷只是其中一種風險因子,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可以引發情緒病。甚至有時候你明明表面上生活一帆風順,但不知何解情緒病就突然出現。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覺得自己的病徵不夠明顯,例如他們明明有情緒病,但是卻能強忍情緒繼續工作,於是就不禁覺得:「我是在裝病嗎?我是在小題大作嗎?」
但是,情緒病的徵狀有很多種,就因為你的情況跟其他人不一樣,不代表你的病就不如其他人真實。
Ally: 如果你也是常常懷疑自己在裝病的患者,請看《我是真的有情緒病嗎?還是我在小題大作?談四個讓患者自我懷疑的原因》,裡面有詳細解釋這種自我懷疑感出現的原因哦!
今天我邀請的訪談對象克拉,就是這樣的「非典型患者」。
克拉是一個台灣的高三女生,從三年前開始患有抑鬱症。
但她性格自信開朗,沒有童年創傷,成績優異,多才多藝,家庭和睦,人緣亦很好。
而且,她非常擅於偽裝,所以除了她病發的時候,你是完全見不到她任何的異樣,也沒有因為情緒病而休學,而是繼續完成學業。
為甚麼她會有抑鬱症?為甚麼她的徵狀別人看不出來?到底她的情況是怎麼樣的?讓我們從她的故事,看看抑鬱症患者的不同面貌吧!
如果大家準備好的話,那我們就開始吧!
註:《Fairy’s Heart 情緒病訪談》是一個合作訪談系列,所有內容(文章、排版、標題和封面圖片)全部都經過受訪對象本人的准許才會刊出。至於文章到底會宣揚一個怎樣的訊息,主要視乎患者本人的需求和目標,並不代表 Ally 本人或 Fairy’s Heart 的觀點。
Trigger Warning:此文章將提及非常沉重的內容(包括抑鬱症、自殺、自殘等等)。如果現時的心理健康不好、患有嚴重情緒病、情緒容易受到他人影響,或有相關的創傷的話,請切勿切勿繼續看下去。聽我說,這世上沒有甚麼比self-care更加重要了,不要因為看這篇文章而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這是不值得的,知道嗎?
相關文章
- 我是真的有情緒病嗎?還是我在小題大作?談四個讓患者自我懷疑的原因
- 【Fairy’s Heart 訪談】台灣高中女生談抑鬱症:只有自殘的痛才讓她感覺還活著(內含自殘、自殺與其他抑鬱症徵狀)
- 患上精神病還能夠正常上學嗎?分享我是怎樣成功帶病完成學業(培養良好習慣、跟學校溝通、時間管理等等)
- 【短評】你覺得抑鬱症只是心情不好、自作自受?看看這個情緒病人的觀點
- 情緒病康復者給吳宗憲先生的一封公開信:回應「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的發言
- 【Fairy’s Heart 訪談】台灣性侵犯受害者和抑鬱症患者(下):性侵犯之後,我是怎樣從抑鬱症康復的(TW: 包含兒童性虐待、抑鬱症、強迫症、自殘等等)
- 給情緒病新患者的工具包【PART 1】:我懷疑自己可能有情緒病,到底我該怎麼做?(一篇教你怎樣分析自己、認識情緒病及找專業人士求診)
抑鬱症患者的刻板印象 vs 克拉的故事
首先在開始文章之前,我先想問一下大家——以下哪一點符合你對抑鬱症患者的印象?
- 抑鬱症患者全都有著悲慘過去
- 抑鬱症患者經歷過一些重大人生轉折,所以才會被「逼成抑鬱症」
- 抑鬱症患者經常情緒崩潰,到處散發負能量
- 你能一眼就看出一個人有抑鬱症
- 抑鬱症患者常常自怨自艾,不會采取行動
- 抑鬱症患者會失去學業,只能一個人待在家
的確,有很多抑鬱症患者確實有以上的情況。但是,這世上也有不少患者,他們是完全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的。
克拉就是其中一個。
克拉性格開朗,有著正常的成長背景
很多人覺得如果一個人會有抑鬱症的話,他們一定是本身性格負面,又或者有著破碎家庭,不然怎麼會突然變得這麼不開心呢?
然而,克拉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克拉生長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他們家裡有四口——爸爸、媽媽、她和弟弟。她一直都是非常優秀的孩子,從來不讓別人憂心,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而家人則覺得她只要「做完份內的事情」就好了,不會特別給她甚麼壓力,他們之間也沒有甚麼重大的磨擦。
在小學的時候,她是舞蹈團的成員,因為團裡的孩子都在互相競爭,所以她也養成了自我要求非常高的性格。當時團裡面的氣氛不大好,但是因為她很渴望成功,也不想讓別人覺得她沒有抗壓能力,所以她依然堅持完成了舞蹈訓練。
儘管家裡沒有給她壓力,但是因為她是一個很認真的人,所以她的成績一直不錯。在病發之前,她一直能夠輕輕鬆鬆地拿到4A。同時,她也特別多才多藝,跳舞、排球都很好,用她的話說:「只要我願意花時間做,沒有我做不到的事。」
人際關係方面,她雖然不算八面玲瓏,但也有自己固定的小圈子,有不少相熟的好朋友。用她的話說:「當時我是做到讓每個人都喜愛的程度的,這點我還挺自豪的。」
從表面上看,她確實不像有甚麼值得讓她發病的原因——但是抑鬱症就是出現了。
事實上,雖然她已經接受諮商三年了,諮商師還是沒有找到發病原因是甚麼。她只能這樣總結:「我的抑鬱症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克拉沒有遇到甚麼大事
聽到這裡,我想有人可能會想:「那應該是她經歷了甚麼重大人生轉折吧,所以才把她從正面陽光變成抑鬱症患者的!」
然而,克拉也說她不記得有發生甚麼大事。
為了這個訪談,她很努力地回憶了一下,於是勉強記起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她那時候模擬考成績只有5B。
第二件事是她的青梅竹馬離世了。
第三件事是她有一次隱形眼鏡掉了,所以只能冒雨在地上找,但卻沒有人願意幫她。
如果就這樣聽起來,我想大家會立即覺得最大影響的一定是朋友去世,接著是考試,最後才是隱形眼鏡事件。
可是對於克拉來說,順序剛好相反:
「因為那時候我常常想死,所以那個朋友的死也沒有給我太大的衝擊⋯⋯對我來說那就是剛好發生在同一段時間而已,跟抑鬱症沒有太大關係。」
「成績的話,確實讓我發現了有抑鬱症,但老實說,我一直沒有把大考放在心上,因為我知道只要跟著學校進度走,就會考到好學校啊⋯⋯」
「真正影響最大的其實是隱形眼鏡那件事,因為我是高度近視,所以當隱形眼鏡掉了之後,真的甚麼都看不到,當時身邊人卻沒有人願意幫我,這件事導致我到現在還非常怕水⋯⋯」
由此可見,每個人對於「大事」的判斷都不一樣,不要覺得好像因為自己身邊發生的事太微不足道,就覺得自己的病不合理。
克拉常常壓抑感受和記憶,不輕易釋放情緒
很多人說起抑鬱症患者時,都會覺得他們常常情緒不穩,到處散發負能量。
然而,克拉卻是一個壓抑負面情緒的高手。
只要是不開心的事情,她就會一直壓抑,要不就是不記得了,要不就是完全沒有感覺:
「諮商師都說要我從創傷、壓力開始了解⋯⋯但很明顯的,我根本不知道壓力是甚麼東西,我一定要靠身體反應告訴我。」
「我都會把太痛苦的事情壓在心裡,然後拒絕感受它,所以我講不出我的感覺,很多事情都變成沒有感覺。」
因為這個性格,她甚至跟心理師還有過衝突——
「我之前見過一個心理師,他擅長的方式就是讓你聊感覺,可是當我面對一些太難過的事情時,我就會直接把它們掩蓋掉,所以根本就想不出來,根本就不記得當時的感覺⋯⋯」
「但是他不相信,他覺得一定會有感覺的,所以我們就出現了很多小隔閡,他覺得我有隱暪他,覺得我不信任他,可是我一定相信專業人士的啊⋯⋯」
因此,克拉不僅不會讓其他人看到她的負面情緒,甚至連她自己也體驗不到自己的感受。
這也是為甚麼她需要常常觀察自己的生理反應,因為往往身體比腦子更快感受到壓力。
尤其到她高中的時候,她很多病徵都呈現在身體上面,例如失眠、嗜睡、睡眠質素差(像是常常作噩夢)等等,甚至曾經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需要多次掛急診。
由此可見,情緒與身體的息息相關的,就因為你的認知上無法理解到自己為甚麼會有壓力,並不代表抑鬱症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
克拉很擅長隱藏自己的抑鬱徵狀
當我跟朋友聊起情緒病時,不少人都信誓旦旦地跟我說:「情緒病患者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他們一看就是超級負面啊,怎麼可能沒有異樣?」
可是,克拉絕對是一個很難看出來的「隱形患者」。
因為她本身是一個很懂得怎麼壓抑自己的人,所以除非你跟她非常相熟,你是很難看出來她有抑鬱症的。
雖然這個病讓她出現不少身體問題,而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她也會出現自殘行為、自殺思想、幻覺等徵狀,但是她會盡量讓自己不在上學時出現異狀:「我只有學校以外才會發病,在學校裡面我就只會睡覺,然後不開心就躲在外套裡面哭。」
甚至因為她病發時正正是大考期間,所以她在非常抑鬱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努力溫習:「因為當時我也有很多書要讀,所以不開心就繼績看書,盡量分散注意力。」
也是因為這樣,別人也很難發現她有情緒病:「自從有病之後,我變得非常擅於偽裝,只要是在公眾場合,我可以讓自己表現完美,甚至比其他人還要好。」
所以,她其實過著雙面生活——表面上她除了安靜一點之外,跟別人完全沒有分別;但當她獨處的時候,她卻跟所有抑鬱症患者一樣,承受著疾病的煎熬。
克拉有著情感麻木的問題
說到抑鬱症,大家一定會想到「情緒波動」,可能覺得他們會常常在房間狂哭,或是覺得他們會有著很極端的情緒。
這一點可以應用在剛剛發病的克拉身上,但之後卻有一些其他轉折。
在一開始患病的時候,克拉確實跟其他抑鬱症患者差不多。只要在她發作的時候,她容易會出現嚴重失控的情形:
「我就是經常心情不好,然後也會常常失控⋯⋯我會一直哭,哪怕哭到心臟很痛、全身發麻,還是停不下來。」
「又或者當我哭完之後,要是有人反駁我,我就會笑得像瘋子一樣,然後甚麼都聽不到。」
但是,在接受治療一段時間之後,她開始變得異常的平靜:
「我現在就是感覺『很平』⋯⋯就是完全沒有情緒,就算多看少電影都沒用,甚麼都激不起任何情緒,『平』到一個非常詭異的程度⋯⋯」
請想像一下,突然你感受喜怒哀樂的能力消失了——哪怕你在做一些你應該喜歡做的事情,你也不會特別開心;哪怕你在看一套悲劇電影,你依然哭不出來;哪怕你遇上一些糟心事,你也不會覺得特別不愉快⋯⋯你就是感覺完全麻木,就好像你被隔離於情緒以外,無法感受到任何東西。
可能你很難將「情感麻木」跟「抑鬱症」掛鈎,因為大家可能覺得抑鬱症患者必然是情感豐富的。但是,不管是因為克拉的自我防衛機制也好,還是因為藥物的副作用也好,她確實出現了這種情況了。
到底是好是壞?沒有人知道。不過克拉說,她已經學會了怎樣跟這種感覺共存了:「我可能跟一般人不一樣,可能屏蔽了很多不好的東西,也讓自己感受不到⋯⋯但那就是我啊。」
克拉一直有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最後,可能有很多人覺得抑鬱症患者必然是非常悲觀消極的,所以可能完全不懂怎樣照顧自己,也不懂得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但是,克拉卻是「行動力滿滿」的代名詞。
從一開始發現自己有徵狀,她就主動上網查資料學習,然後一個人去看醫生,全程完全不需要別人幫忙。
接著發現自己有病,也沒有陷入自我否認的旋渦中,而是乖乖地跟從醫生囑咐,該吃藥就吃藥,沒有停藥或做出甚麼陽奉陰違的事。
因為知道自己的情緒病會導致精神不濟,就直接跟老師說了自己有特殊情況,然後老師也理解她的情形,把她安排在不起眼的地方,讓她上課可以直接趴在桌上睡覺。
她知道自己的狀況不好,也不會對要自己要求太高,總之每科超過60分、不要欠交功課、不要請太多天假就好。雖然學校有提過休學這個可能性,但是她覺得沒有必要,所以她也沒有這樣做。
這段時間裡,她一直有認真去接受心理治療。當她遇到不適合時,她也沒有氣餒,而是繼續嘗試尋找適合的專業人士。
(Ally:我覺得她絕對做到了我在《給情緒病新患者的工具包》給的大部份建議,實在自我管理能力太強了⋯⋯)
現在的克拉
克拉發病是國三的時候,到現在已經高三了。因為她屬於及早介入的案例,加上她也有一直接受治療,所以病情已經變得穩定了。
期間有沒有出現病情反覆的問題?當然是有的。
雖然她一直對沒有很喜歡上學,但是抑鬱症放大了她的厭學情緒,讓她變得沒有甚麼動力想要學習。
她因為長期患抑鬱症的緣故,也開始連帶出現了其他情緒病徵狀。比方說,從兩年開始,她就有了社交恐懼的問題,當她在人多的地方時,就會開始覺得呼吸困難和頭痛。
她也有著很多矛盾的情緒和思想。比方說,她本身其實有潔僻,但同時因為當初的創傷事件,她又很怕水,所以每次洗澡的時候都要經歷思想鬥爭。
在考學測(註:台灣的公開試)的時候,雖然當時她考慮到自己的情形,已經決定重考了,但是因為身邊的老師和同學都非常非常緊張,所以導致她也受到了影響,並開始天天作噩夢,也常常早上起不了床。
不過她說:「我也想過了,我就跟別人不一樣,我也不用跟著其他人,我就走自己的路吧。」
在我跟克拉聊天時,我常常都會驚歎於她的自信和獨立。雖然她患上了抑鬱症,但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甚麼,所以她沒有讓這個病阻止她追尋夢想。
她不是沒有沮喪的時候,有時候因為病情一直沒有明顯改善,她也會想:「為甚麼我已經看了這麼久醫生,卻始終沒有完全好起來啊⋯⋯為甚麼每次我好像進步了一點點,也還是永遠達不到完全像正常人的樣子呢⋯⋯」
她也會苦笑著說:「不要覺得我現在看起來很好,還能幫助別人,就該有的麻煩都還是有,我自己包裝的很好而已。」
但是在遇到挫折之後,她又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起來,再次面對生活。
我深信不管克拉的病情怎麼樣也好,只要她一直抱持著希望,只要她一直這樣積極面對,她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
克拉留給大家的話
最後,我也請克拉分享一下相關經驗和建議。
關於及早求醫:
「如果長期心理狀態不好,或是有點不對勁的話,那你趕快去看醫生啊!看看精神科醫生又不是甚麼大事,你就去看看嘛!說不定你根本沒事,完全不用吃藥呢!」
關於更換專業人士:
「遇到不適合的諮商師的話⋯⋯我覺得諮商師只有適合和不適合而已,沒有好或是不好的,所以就算你拒絕他,其實不會發生甚麼事的。你如果不想直接跟他說,就直接找輔導老師,可以讓他幫你轉達。」
關於積極接受治療:
「其實說白了,只有當情緒病成為困擾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病,如果沒有困擾的話,你就可能會一直沒有動力去理會它。所以只有當你真的有決心接受改變的時候,只有當你對人生有點希望,想要變得更好時,就會去積極接受治療。」
關於怎樣改善心理健康:
「盡可能放輕鬆,上網找一些對自己有益的事情,你觀察過覺得可以的話,真的不妨試一試,反正不試白不試嘛!就算當時感覺不想做,但可以強迫自己試著完成,因為做完可能感覺更好。但如果當下感覺真的不行,那也沒關係,反正身體為重,慢慢嘗試就行了。」
「相信專業人士,平時多上網找相關資訊,然後看看心理學的書,還有更了解自己,這樣可以幫助你處理情緒病的部份。」
Ally的話
克拉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訪談對象。
正如我在文章中所說,如果你克拉自己不開口說的話,你幾乎是很難猜測到她有抑鬱症——她是真的是一個有行動力的人,對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甚麼,而且常常會說一些特別正能量的句子。
別說抑鬱症了,你說她是人生教練或勵志書籍作者,我都會相信。
然而,她正正教會了大家不要「以貌取人」——不是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會把徵狀顯露出來,有時那些看似最樂觀的人,反而會有著更多的痛苦。
同時,這也提醒了我們,有時就算身邊人看上去沒有異樣,他們可能其實正在受到情緒病的煎熬,只是他們隱藏得很好而已。
他們就跟其他情緒病人一樣,也需要我們的關心。
也希望大家可以從這篇文章獲得啟發,明白情緒病人有著不同的面貌,不會因為自己的病徵跟其他人不一樣,就覺得自己是在「裝病」或「小題大作」。
謝謝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如果大家願意的話,也希望你能夠留下一些鼓勵的說話哦!
最後,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故事,歡迎到 Facebook 或 Instagram 私信我,也可以發email給我:fairieshearts@gmail.com 。到時我會跟大家詳細聊一下細節,你們也可以決定是否真的想要分享故事。當然,內容絕對匿名,不會把你的個人資訊透露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