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lly ❤️
歡迎來到 Fairy’s Heart,一個推廣心理健康和情緒病知識的網站。
「當我們遇上情緒病,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話,我們該怎麼做呢?」
「如果我覺得身邊人不理解我們,想要尋找陪伴我們的人,怎麼辦?」
「如果我們想要接受治療,但又沒有能力負擔學費,那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以上是你的問題的話,那麼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們不僅有專門做精神復康服務的社工,你也有可能會遇到不同的病友和家屬。
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我決定邀請了情緒病患者 Alva 完成一個Q&A。作為一個服務使用者,她會分享一下她對ICCMW的感覺,也會介紹ICCMW不同的服務範疇。
(如果想要知道Alva的故事,請看《【Fairy’s Heart 訪談】情緒病患者分享經歷:我同時有強迫症、抑鬱症及邊緣型人格》)
如果大家準備好的話,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註 :Fairy’s Heart 的文章主要是作為知識分享用途,絕對不可以取代專業人士的意見。因此,請不要根據文章內容作出任何醫療決定(例如自我診斷、自行停藥等等),並改為向專業人士求助。
Trigger Warning:此文章將提及非常沉重的內容(包括情緒病等等)。如果現時的心理健康不好、患有嚴重情緒病、情緒容易受到他人影響,或有相關的創傷的話,請切勿切勿繼續看下去。聽我說,這世上沒有甚麼比self-care更加重要了,不要因為看這篇文章而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這是不值得的,知道嗎?
相關文章:
- 【Fairy’s Heart 問答】社工解答常見問題(介紹篇):社工原來有分不同類型?到底甚麼人可以找社工?
- 【Fairy’s Heart 問答】社工解答常見問題(迷思篇): 社工只懂得瞎聊? 守不了秘密? 等如輔導員?
- 給情緒病新患者的工具包 【PART 2】:情緒病人可以怎樣尋找適合自己的治療及自療方法?(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公立醫院、家庭醫生、社工、自助練習、輔導員 )
- 【Fairy’s Heart 問答】要是遇上家暴了,應該怎樣找人幫忙?家暴服務社工回答13條常見問題(《家庭暴力・問答篇》)
甚麼是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
根據社會福利署,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是:
「為精神病康復者、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士、他們的家人/照顧者及居住當區的居民,提供由及早預防以至危機管理的一站式、地區為本和便捷的社區精神健康支援服務。」
現時香港有28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它們遍佈不同的地區,例如黃大仙的友樂坊、旺角的安泰軒、大埔的賽馬會恆悅坊、黃竹坑的樂康軒等等(完整名單在這裡)。
如果想要登記成為ICCMW的會員,是不需繳交會員費的。ICCMW裡面也有很多免費的服務,例如個案輔導、外展探訪、日間訓練、職業治療評估及訓練服務等等。
ICCMW裡面有不同的專業人士,其中包括社工、職業治療師、精神科護士等等。此外,ICCMW也有臨床心理學家,能夠為會員提供心理治療服務。
總的來說,ICCMW的主要服務範疇包括:
- 個案輔導工作
- 外展探訪
- 偶到服務
- 職業治療評估和訓練
- 治療及支援小組工作
- 社交及康樂活動
- 公眾教育
- 轉介有需要的個案至醫院管理局接受臨床評估及精神科治療
與Alva的Q&A
你當初是因為甚麼原因而去ICCMW?
去ICCMW之前,我於大專學院學生輔導中心接受輔導,我被轉介到ICCMW接受服務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即將從大專畢業,因而需要完結輔導。
但是,我的情緒問題有惡化跡象,所以當時的輔導員和我協議到ICCMW,讓我繼續接受情緒輔導和其他跟進。
ICCMW的登記程序是怎樣的?會不會很複雜?
登記程序很簡單,只要親身到你所屬地區的ICCMW,向中心內的櫃檯職員表達你有情緒困擾,所以想來求助,職員就會安排該中心的當值社工面見。
當值社工會即場透過對話了解你的需要,他會評估你的狀況而作登記成為個案。
成為個案後,就會安排一位個案工作員(即是社工)跟進你的狀況。不用擔心會花好多精神和心力完成登記過程,大概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完成。如果你擔心碰壁,可以先致電到中心。
當然,你也可以透過轉介,例如學校社工、醫生等。
ICCMW有甚麼類型的活動?通常是甚麼人去?
ICCMW內有不同主題的活動,提供給不同需要的會員參與。比方說:
由活動工作員負責的興趣班,包括運動、藝術、語文學習等;
由社工和朋輩支援工作員舉辦一些有關復元的小組活動,主要是提供給會員和家屬,例如適合幻聽幻覺人士參與的聲音小組;
由臨床心理學家提供的有關心理治療的課程;
護士會提供有關個人衛生和身體健康的活動給有需要的會員,尤其是長者會員。
詳細資料可以到各中心取閱活動季刊,或者查看社區中心的網頁。
你有去過哪個活動嗎?可否分享一下經驗?
我有參與青年聚會、臨床心理學家舉辦的小組治療及個人故事分享等。
其中一個例子是故事分享。在這個活動中,個案社工、職員與我會一起在中心講談,主題內容由我們共同計劃和設計,然後邀請會員進來聽。
我之所以會選擇分享這次經驗,是因為這個活動對我的意義甚大,成為中心會員後,我一直不太敢和中心內其他會員接觸,我十分喜歡中心的氛圍但又不太投入。
自從那次活動,在社工和職員的陪伴下,邀請會員聆聽我的心路歷程,不但增加了我在社區中心生活的投入感,這個活動還大大增加了我的自我價值感和對復元的盼望。
特別是與我熟識的社工和職員一起做這件事,對我和她倆來說都是一個很感動的經驗。
根據你經驗中,ICCMW是怎樣幫到你的?
在ICCMW接受服務,對我有很大和很多幫助。
最大的幫助是在這段患病和接受治療期間,我能夠有人陪伴,而且都是有質素的陪伴,讓我沒那麼孤單。
我的同輩朋友大多與我的成長有點不同,朋友在他們的事業學業奔跑時,我的生活卻被疾病淹沒,我難免感到孤單和自卑,向朋友訴說他們也未必感受到和明白。
然而,在這個痛苦時候,我的生命多了一些陪伴者,包括我的個案社工、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和中心其他職員,也有一些同路人,我可以找他們傾訴。
只要我在生活有困難時,都可以在ICCMW尋找到幫助,還不用花高昂的費用到私家診所接受心理治療,所以ICCMW讓我在治療過程不那麼孤單。
對你來說,ICCMW最有用之處是甚麼?能否舉個例子?
ICCMW對我最有用之處,就是上述提到的社工輔導服務。它讓我更認識自己,認識情緒,認識人際關係,給我很好的陪伴。
例如,定期的輔導令我體驗安全而平等的關係。在與社工的相處裏面,因為建立了緊密而充滿信任的關係,所以我有勇氣呈現很多不同的情緒,不管是開心還是傷心,也會在輔導過程中表達。
同時,我也經驗到原來在與人相處時,甚或者是與自己相處的時候,表達憤怒也是許可的。
ICCMW能夠提供情緒病診斷及治療嗎?
可以。每間ICCMW都有一個臨床心理學家,他們可以提供評估診斷和心理治療。但是,ICCMW沒有駐診的精神科醫生,也不能提供藥物,所以需要轉介到醫管局。
很多人對社工都有一些負面的印象,你怎麼看ICCMW的社工服務?
始終社福界很大,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也可以考社工,有不同的負面印象在所難免。
而在我接受服務的ICCMW裡,社工的質素都非常高,對心理健康也十分了解,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服務使用者很用心和真誠。
的確,坊間的輔導服務參差不齊,但我認識的精神健康社工都有專業的態度和輔導技巧。他們大都主張人本,即是以人為中心,相信無條件接納和愛。
他們不會以高高在上的位置與服務使用者溝通,而是以人和人對等的關係相處。但是,他們不是只吹水聊天,而是透過同行和輔導,讓患者認識自己,和為自己的生活作主導。
還有,他們都主張病患的復元路是在起伏中成長(Ally: 即復元路不是一條直路,而是會一直起起跌跌,但整體方向還是一直成長的)。
另外,我認識的社工都會一直進修,包括機構會持續提供訓練,社工也會自主進修的各樣技能,好讓社工在服務中不斷提升效能。
(P.S. 我這些分享並不是官腔的回答,而是與社工多年相處所感受到的經驗。)
你去ICCMW時,會不會害怕別人看到你去,因而對你有歧視或偏見?
最初去的時候的確有點害怕別人知道,害怕假如別人知道了我是精神病人,知道我需要在精神健康社區中心生活,就會覺得我是不正常,覺得有精神病人聚集的地方就是危險。
但是,我在社區中心的這段時間裡面,獲得很多很好的經驗,例如:
中心裏面的人對我很接納很包容,當我情緒不好時,也會適當的問候我,或給一個很舒服的環境我休息。
當我覺得沉悶、想要找人說話時,中心的會員和職員都會和我談天說地。
慢慢地,社區中心變成了我開心時分享快樂的地方,難過時分擔傷心的地方,累了時好好休息充電的地方。現在我會跟朋友分享我在社區中心的大小事。
在ICCMW容易認識到朋友嗎?是否適合病友去社交?
能否在中心認識到朋友,確實是因人而異,視乎自己的參與程度和接觸的群體。
如果你在ICCMW只接受輔導、探訪、治療服務,就認識職員的機會多於認識同路人;如果你多參與群體活動,就多機會認識同路人。
以我自己為例,我參與部分活動如青年聚會,我就有一些機會認識同年齡層的同路人,但我偏向少與他們在社區中心外聯絡,所以是與他們有一定距離的社交。不過,我亦見到有些在社區中心認識的同路人之間建立很深厚的友情,會約對方一起食飯和旅行。
對於病友,社區中心都建立了很安全的環境給病友社交,開放給我們聊天和活動,職員樂意參與其中,當病友之間有衝突時職員會立即作出協助。
ICCMW會提供實際幫助嗎?(例如幫助你找工作、找津貼等等)
ICCMW會提供實際的幫助,我可以分享我接受的一些生活實質幫助:
我自己已經有找工作和工作的能力,所以職業治療師給我提供協助,包括職向輔導和求職服務。當然,職業治療師提供的幫助會因會員的實際需要而異。
社工為我爭取傷殘津貼和交通津貼,以我所知,一些津貼申請是需要醫生寫信給社會福利署的,而病人可能表達能力的限制,或醫生的取向原因,如果要由病人自己向醫生提出需要申請這些津貼,可能有一定困難;但由社工向醫生提出,會比較容易申請。
當有需要時,社工會寫覆診信給醫生,甚或陪診。當病人病情嚴重,或對主診醫生未建立到信任,或看診時間的限制,看醫生對於病友來說是一種壓力,可能有機會未可以將實況告知醫生讓醫生對症下藥,社工的陪診或覆診信是一個很大的幫助,社工可以把平日與病友的溝通所知道的狀況告知醫生,醫生可以較容易為病友作出診治。
是否只有患者本人可以去ICCMW?如果是親友可以去嗎?
不是只有患者本人才可以去ICCMW,親友也可以。
ICCMW 不只提供患者服務,患者的親友,甚至一般對精神健康關注的社區人士,也是社區中心的服務對象。ICCMW 也有不同活動提供家屬和中心活動會員,我也見過一些病友會和子女一起到社區中心消遣。
你可否評論一下ICCMW以下的工作範圍?
外展服務
如果個案病情嚴重到無法離開住所,如果社工和護士能夠上門探訪,他們就可以了解患者的居住家庭狀況,和給予這些病患者更完善的關心和協助。
另外,輔導不限於輔導室,例如陪患者到戶外走走,也是一種很好的陪伴方式。
個案輔導工作
精神科醫生對症下藥,臨床心理學家處理認知行為模式,都是從科學和理性角度治療精神困擾人士。
其實病患者也很需要聆聽和同行,個案輔導就是很重要的環節,個案工作員即是社工一對一與患者溝通,多聆聽個案的心理,給予心靈的支持,可以是患者很強大的支援。
治療及支援小組工作
情緒困擾除了是腦部的一些異常狀態,其實也是受到我們內心一些思想模式影響。
我個人的心理治療經驗的確不容易,要面對多年來累積的內心問題,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治療過程,可以有所改變。
社交及康樂活動
有精神困擾的人士往往不常社交,很多都是留在家中與家人困獸鬥,或者一個人生活。在社區中心裡面,患者可以在安全和舒適的環境裏做一些輕鬆的事情,對復元很大幫助,因為精神病人也值得擁有快樂。
日間訓練
精神病患者病情嚴重的話,可能會暫時影響工作能力。沒有了日常工作,患者也需要有一些日間生活訓練,好讓我們不要喪失能力,而是一點點的進步。
在日間訓練裏,職業治療師和活動工作員會為日訓成員安排一些適合自己的工作,小至蓋印章,大至計畫活動,都讓患者學習和適應,康復後無論是重回社區公開就業,或是需要到庇護工場生活,都可以讓我們較容易投入。
朋輩支援服務
有一段時間,我有很強烈的感受:「生病很孤單。」
於是我的個案社工安排了朋輩支援工作員與我面談,那次是第一個給我分享的過來人。雖然其後與她的溝通不多,但已埋下我想成為朋輩支援工作員的種子。
舉辦教育性活動加強社區人士對精神健康的認識
雖然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精神健康,但畢竟仍然未普及。因此,ICCMW定期會有開放日和戶外嘉年華會,讓社區人士以輕鬆的方式了解精神健康,雖然我不會知道成效如何,但只少可以向外推廣。
轉介有需要的個案至醫院管理局接受臨床評估及精神科治療
社區支援是需要配合精神科臨床評估和治療,加快康復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