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lly ❤️
歡迎來到 Fairy’s Heart,一個推廣心理健康和情緒病知識的網站。
當我們說到學校資源的時候,我們往往都會想到駐校的社工或輔導員,因為他們能夠提供更直接的心理服務。
然而,大家可能會忘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老師。
比起往往無法天天駐校、常常被調走的社工,老師自然更加了解學校文化,也更容易跟學生和家長建立長久的關係。
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老師類型,就是輔導老師(SGT)。他們不僅天天駐校,而且因為他們是常額職位,往往在同一所學校工作十多年。因此,他們能夠做到一些其他專業人士做不到的事。
那麼,到底輔導老師是甚麼?他們是輔導員還是老師?他們又怎樣幫助到學生呢?
今天的《Fairy’s Heart 情緒病問答》就邀請了一位輔導老師,她會來分享一下輔導老師的工作內容、專業訓練和幫助學生的方法,讓大家全方位了解這個職業!
如果大家準備好的話,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註 1:文章內容是建基於受訪人的回覆,並不代表 Ally 本人或 Fairy’s Heart 的觀點。
註 2:Fairy’s Heart 的文章主要是作為知識分享用途,絕對不可以取代專業人士的意見。因此,請不要根據文章內容作出任何醫療決定(例如自我診斷、自行停藥等等),並改為向專業人士求助。
Trigger Warning:此文章將提及非常沉重的內容(包括情緒病等等)。如果現時的心理健康不好、患有嚴重情緒病、情緒容易受到他人影響,或有相關的創傷的話,請切勿切勿繼續看下去。聽我說,這世上沒有甚麼比self-care更加重要了,不要因為看這篇文章而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這是不值得的,知道嗎?
相關文章:
- 【Fairy’s Heart 問答】情緒病人分享經驗: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能夠提供怎樣的幫助?
- 【Fairy’s Heart 問答】社工解答常見問題(迷思篇): 社工只懂得瞎聊? 守不了秘密? 等如輔導員?
- 【Fairy’s Heart 問答】你知道住在精神病房的感覺是怎樣嗎?精神病人來解答18條常見問題(誰需要住院?每天做甚麼?患者有人權嗎?)
- 【Fairy’s Heart 訪談】台灣高中女生談抑鬱症:只有自殘的痛才讓她感覺還活著(內含自殘、自殺與其他抑鬱症徵狀)
目錄:
- 甚麼是輔導老師?
- Q&A
- 你能簡單介紹一下輔導老師的工作嗎?
- 當學生出現情緒病時,學校/輔導老師可以提供怎樣的幫助?
- 輔導老師對心理健康了解嗎?你們有沒有受過相關訓練?
- 輔導老師能提供輔導或心理治療嗎?
- 輔導老師的工作量大嗎?有沒有因此而覺得無法幫助學生?
- 輔導老師是用甚麼標準來決定會不會幫助學生?
- 當學生遇上校園霸凌時,輔導老師會怎樣幫助學生?
- 對於輔導老師,大家都會有一定疑問,你能回答以下的常見問題嗎?
- 當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到上學能力時,輔導老師/學校會提供怎樣的幫助?
- 有一些學生的父母是非常不接受學生的情緒問題的,這時候輔導老師可以提供怎樣的幫助?
- 很多學生害怕跟輔導老師聊天,你會給這些學生怎樣的鼓勵?
甚麼是輔導老師?
在我們看以下的Q&A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甚麼是輔導老師:
輔導老師本身是文憑老師,但是在晉升為SGT之後,他們可以專責統籌全校的輔導工作。他們須具教學經驗,並具多年的專業輔導培訓。他們既認識學校的情況,能夠與教師協調,也了解學生在學習和成長上的需要,集管理者、教育者、支援者及輔導者的角色於一身。(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簡單點說,輔導老師本身其實是教師,但是經過相關的輔導專業培訓之後,就可以負責進行校本輔導工作。
在香港的話,因為「一校一社工」的政策,所以學校的輔導員及輔導老師職位都受到了裁減,所以相對比較少的學校有輔導老師這個職位。
在台灣的話,每一所學校通常有一個甚至多個專任及兼任輔導老師。兼任輔導老師必須要教最少十堂課,而專任輔導老師則可以更加專注在輔導工作上。(來源:學生諮商輔導中心)
你可能會想,為甚麼我們有駐校社工了,還需要有輔導老師的存在?
比起駐校社工來說,輔導老師因為長期在學校工作,所以他們跟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有更緊密的聯繫,對學校的運作模式也更加熟悉。
因此,很多教育界人士都提倡「1+1」輔導系統,也就是保證每校最少配備常額學生輔導教師及常額社工各一名,好讓社工與輔導老師可以相輔相成。
Q&A
問:你能簡單介紹一下輔導老師的工作嗎?
輔導老師的工作內容會因不同的學習階段和學校類型有些微的差異,我是國中的專任輔導教師,主要的工作是學生輔導,而學生輔導工作又可以分成三的層級,初級、二級與三級:
初級輔導包含宣導、講座、班級輔導等預防性工作,有些學校的專任輔導教師需要授課;
二級輔導包含晤談、團體輔導、教師家長諮詢服務、資源轉介與聯繫等介入性工作;
而三級輔導則是三級個案管理與追蹤、個案研討會等處遇性工作。
問:當學生出現情緒病時,學校/輔導老師可以提供怎樣的幫助?
我們主要負責以下的工作:
- 情緒支援:定期晤談及臨時情緒困擾處理
- 提供資源:心衛相關資訊及單位
- 與學校/家長溝通:
- 增進師長對精神疾病的認識
- 觀察學生在校身心狀況
- 透過個案研討會彈性調整學生出缺勤及課業成績評量
- 增進家長對精神疾病的認識
- 掌握學生在家的身心狀況及就醫服藥
- 調整與學生的互動方式
- 轉介:心理師資源、精神科/身心診所資源、社工資源、特殊教育資源
- 學習支援:作業與成績彈性調整、特殊教育學習資源介入 (資源班、巡迴輔導教師)
問:輔導老師對心理健康了解嗎?你們有沒有受過相關訓練?
大學的輔導與諮商學系會有一門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的課,會有基本的認識,對此領域有興趣者才會再自己自費參加工作坊或課程精進。
Ally: 雖然「變態心理學」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這只是一門研究精神疾病的學科,跟「變態」沒有關係,也不代表情緒病人等於「變態」哦!
問:輔導老師能提供輔導或心理治療嗎?
輔導老師提供的是輔導,心理治療屬於精神科領域,心理諮商則是諮商師領域。
Ally: 如果想了解甚麼是輔導,以及輔導跟臨床心理治療及心理治療的分別,可以看《給情緒病新患者的工具包 【PART 2】》 及《看看患了情緒病該見甚麼專業人士》
問:輔導老師的工作量大嗎?有沒有因此而覺得無法幫助學生?
工作量很大,依各校需求其工作內容比重不同。有些學校是個案量很大,有一些學校則是需要協助的行政工作很多。
當工作量大時,能夠提供的協助品質也會降低,當學生的狀況較棘手,抑或家庭議題難以介入,就會覺得能夠協助的有限。
問:輔導老師是用甚麼標準來決定會不會幫助學生?
基本上學生的狀況會依據輕重緩急去區分,就像是輔導有分成三級,如果學生有困擾主動求助,還是會給予協助。
問:當學生遇上校園霸凌時,輔導老師會怎樣幫助學生?
我目前遇到校園霸凌的難處,在於如何協助導師看到霸凌事件,以及如何協助導師處理。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對於同學的排擠或欺負會是大事,會覺得當時老師或家長都覺得那個很正常,而感到很受挫生氣;
對於老師或家長來說,老師經常處理學生大小事,家長也忙著工作家務,會覺得同學排擠吵架是正常的,忍一下就過去了,並未想多花時間和心力去處理霸凌,所以常會有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情形發生。
我認為沒有最佳的處理方式,而是最佳的處理態度。每個霸凌事件的脈絡不同,但不管看起來是小事或大事,可以確定的是學生出現困擾了,那就協助他去處理和面對,而對於霸凌者也需要接受輔導。
Ally: 如果想了解校園霸凌的經歷,請看《【Fairy’s Heart 訪談】台灣高中女生談抑鬱症:只有自殘的痛才讓她感覺還活著(內含自殘、自殺與其他抑鬱症徵狀)》
問:對於輔導老師,大家都會有一定疑問,你能回答以下的常見問題嗎?
(你遇過甚麼難處?)
曾經遇過的難處在於學生身邊的人(老師、家長)否認學生有精神疾病,也不支持學生接受藥物治療,使得精神疾病症狀無法穩定緩解而更加惡化。
(你覺得學生是否一定要休學?)
我認為休學是其中一項選擇,並非唯一選擇,但也可以理解學校方面想讓學生休學的原因,可能考量學生在校的安全性及其他學生的受教權利等。
(老師會不會歧視精神疾病?)
我目前沒有遇過這樣的老師,但只有對於精神疾病不夠了解,而有些不正確的觀念,這需要不斷得與老師說明讓其理解。
(如果學生有自殺自殘行為,那老師應該怎麼做?)
當學生有自殺自殘情形,第一步就是先找學生來輔導,評估身心狀況及自殺風險,需要就醫就轉介醫療資源,與家長聯繫,再來進行自殺通報。之後也要持續得追蹤和輔導,評估需求引進心理師或社工資源。
最佳處理方式,我想就是去陪伴學生走過這段辛苦的日子。
問:當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到上學能力時,輔導老師/學校會提供怎樣的幫助?
首先會請導師與任課老師聯繫,降低作業繳交標準及期限,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再者安排小天使,提醒及協助學生課業繳交或提供筆記;
若學生的精神疾病狀況能夠通過特教鑑定,也會有特教的資源班/巡迴輔導教師資源進入,提供合適學生程度的課程教學。
問:有一些學生的父母是非常不接受學生的情緒問題的,這時候輔導老師可以提供怎樣的幫助?
輔導老師可以去同理、釐清和支持父母的擔憂,同時也讓父母去看到學生的情緒困擾需要被盡早協助。
更重要的是去支持和陪伴學生,教他們當不被父母接受時,可以怎麼幫助自己處理情緒困擾。
問:很多學生害怕跟輔導老師聊天,你會給這些學生怎樣的鼓勵?
學生會害怕很多時候是怕去輔導處找輔導老師,就會被貼標籤,我是有問題的所以才要到輔導處,或者不知道輔導老師會不會罵人、很兇。
這些擔憂很正常,但如果真的極度困擾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時,與其擔憂這些,不如給自己一個機會嘗試看看,找個朋友來壯膽,來談了覺得沒用就是繼續困擾,但來談了有幫助不就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