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lly 
歡迎來到 Fairy’s Heart,一個推廣心理健康和情緒病知識的網站。
謝謝大家的支持,我們的Facebook Page終於破千啦!(在我寫的這一刻,已經有超過1300 likes啦!)
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歷程碑,之前我舉辦了一個【慶祝Q&A】,鼓勵大家提出你的疑問。
謝謝各位的踴躍參與,我當天也收集了很多有趣的問題。
今天就到我回應大家問題的時間啦!
一個全新的系列
我原本的計劃是想用一篇文章整合所有問題的答案,好讓大家能看到我的回答。
但是,當我開始下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回答真的有點太長了,加上每個問題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所以如果我強行把它們全部都整合在一起的話,反而會讓大家看得很辛苦。
因此,我決定了開啟一個新的文章系列:《Ally信箱》。
這個系列主要是收集大家的問題,然後如果是我有信心能夠詳細回答的,我就會用【一整篇文章】來回應大家的問題。
這系列會收集各種類型的問題,不管是心理健康相關,還是涉及生活問題,我都會一一回答哦!
那麼,今天的問題是甚麼呢?
今天的問題來自一位中學生讀者,她的目標是在大學就讀心理學,但又擔心自己讀不了碩士,所以她的問題是:
「Hello Ally, 我想請問讀完心理學學士課程之後,在精神健康業界中普遍可以找到甚麼職業?我怕讀不了碩士⋯⋯」
如果你對精神健康有興趣,但又沒有打算讀碩士或博士的話,這篇文章就很適合大家了!我會在文章裡面聊聊這個常見的職業,以及跟大家說說尋找相關職業空缺的方法。
如果大家準備好的話,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相關文章
- 想跟你聊一下心底話:因為情緒病被歧視?面試?上學?給情緒病人和康復者的忠告?(8條你問我答)
- 我應該選擇修讀心理學嗎?心理學畢業生來回答常見問題(甚麼人適合讀心理學?讀心理學有甚麼好處和困難?畢業後能找甚麼工作?)
- 面對挫敗:應考臨床心理學碩士失敗的感想
目錄
字太多不想看?快點看這裡直接跳轉到你有興趣的部份吧!
問:Hello Ally, 我想請問讀完心理學學士課程之後,在精神健康業界中普遍可以找到甚麼職業?我怕讀不了碩士⋯⋯

其實這個問題之前我在心理學畢業生Q&A裡有略略提過,如果你想的話可以看看那篇 😀
不過既然你問到,那我在這裡也再詳細聊一下吧!
如果你的目標非常清晰,不考慮讀(或者擔心讀不了)碩士,又或者是想在報考之前先累積工作經驗,那我覺得最明顯的方向會是以下幾個:
- 進入臨床心理學或精神健康相關的實驗室當研究助理(RA)
- 在精神健康有關的NGO工作(研究助理、計劃幹事、朋輩輔導員等等)
- 做一些治療相關的工作(例如ABA治療師、催眠師或其他不需要碩士的治療師等等)
- 在醫院精神科當病人服務助理(Patient Care Assistant)
- 在臨床心理學家或輔導員的診所當助理
那麼,現在我就詳細介紹這幾條職業道路(如工作內容、入行方法等等)吧!
第一條路:研究助理

Ally: 因為我曾經當過研究助理,所以這一段我能夠更詳細地聊一下 😀
用簡單的一句話說:「只要是教授及實驗室需要的工作,研究助理就會幫忙完成。」
換句話說,研究助理其實是有點像秘書(或者他們喜歡笑稱自己是「打雜」XD)的角色,總之只要教授需要人手,通常就會由研究助理負責幫忙。
研究助理的工作內容是甚麼?
視乎研究計劃的性質,每個研究助理負責的工作內容都不同。比較常見的包括:
- 招募及與實驗對象溝通
- 進行實驗和扮演角色(confederates)
- 翻譯工作
- 設計問卷及其他實驗材料
- 數據分析和報告
- 幫忙寫科學文獻
- 幫助寫研究撥款計劃
- 社交媒體宣傳
- 平面設計及影片製作
- 舉辦活動
因此,研究助理往往都需要同時進行多項任務,而且還要有不錯的學習能力,因為你不知道會不會突然需要做一件你以前完全沒做過的工作,例如修電腦、手工藝等等。
研究助理跟精神健康有甚麼關係?
很多大學都有進行一些跟心理健康的研究,有一些可能是比較偏向理論化的(例如研究情緒病的成因),有一些是測試心理治療的成效(例如中大的心導遊),也有一些可能是進行心理健康的推廣(例如港大的OpenUp)。
因此,透過參與這一些研究,你也可以從中學習精神健康的知識,甚至可以親身幫助患有情緒病的人。
研究助理入行困難嗎?
在香港的話,其實當研究助理的門檻不算太高(因為晉升機會0,薪金也不高),加上每年都有不少實驗室需要請人(因為很多研究助理在工作一年之後,都會選擇讀碩士),所以基本上只要喜歡研究的都有機會入行。
當然,每一所實驗室的競爭程度都不一樣。比方說,只要是跟臨床心理學(以下簡稱CP)扯上關係的實驗室,它們的競爭都會非常大(因為很多人都想以此增加考進CP的機會)。
有甚麼部門有進行精神健康研究?
但是,如果你並沒有報考CP的計劃、只是想做跟精神健康有關的東西的話,那麼其實除了心理學系的實驗室之外,其他科系的實驗室也常常有精神健康相關的工作。
例子包括:
- 護理系(Nursing)
- 社會工作系(Social Work)
- 教育系(Education)
- 公眾健康系(Public Health)
- 精神科學系(Psychiatry)
怎樣找到工作?
如果想要找RA的工作,大家可以到各個大學的職位空缺(job vacancy)看看。通常在大學網站裡面,都會有一個「研究支援(Research Support)」類別,而在那裡你能找到各種研究類工作。
為了方便大家查閱,我幫大家找到香港的各個大學的【研究類職位空缺】網址:
如果大家喜歡研究,甚至未來考慮進入學術界的話,可以考慮一下入行哦!
第二條路:在精神健康有關的NGO工作

香港的非政府機構(NGO)有甚麼與精神健康有關的工作?
就跟大學一樣,香港的非政府機構(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也會同時進行不同的計劃。因此,視乎機構的宗旨和計劃,他們需要的工作人員也會不一樣。
假如我們不說到一些需要額外進修的職業(例如額外再讀社工系本科等等),只說跟心理健康相關的,我想到的工作例子包括:
- 辦公室工作(如研究助理、文員)
- 親身跟患者接觸的工作(活動助理、朋輩輔導員等等)
- 增加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如精神健康教育主任)
- 可以參與低強度心理治療的工作(如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ficer)
Note: 朋輩輔導員只可以由復元人士擔任,但因為讀者很多都是情緒病同路人,所以這個職業可能適合大家。
關於每項工作的實際內容,我會建議大家多點看看不同的NGO職位空缺。即使你不是現在需要找工作,最少你可以對這些職位有點概念,未來也更容易找到相關工作。
香港有甚麼精神健康機構?
雖然香港的心理健康推廣還需要走很長遠的路,但其實香港是有不少專門幫助情緒病人的機構的。在我們留意不到的地方,每一天都有人在努力幫助病友復元和面對生活。
因為我自己本身沒有在任何NGO工作過,所以我無法評論到底裡面風氣如何,或者哪個會比較適合大家,但以下我會列舉一些比較有名的機構,大家可以查閱一下:
如果想要看完整名單,請看這裡。
怎樣找到工作?
最簡單快捷的方法,當然是直接在一些招聘網站(例如JobsDB、Recruit.com.hk)搜尋。
例如我本身還挺喜歡使用Indeed的,只要搜尋「Psychology」或「心理學」,就能找到一些相應的職位。
此外,這些招聘網站通常都有「慈善/非政府機構工作」類別,你也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心儀的工作。
如果想要一個只招聘NGO工作的網站,社聯(HKCSS)是一個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跟CTgoodjobs建立的社會服務界招聘平台,大家也可以看看。
(26/8補充) 有讀者分享說明報的JUMP也有很多NGO工作,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哦!
不過,我發現了有一些機構好像不會在招聘網站宣傳空缺,而是一定要直接到機構官網才能找到。
因此安全起見,如果大家有比較喜歡的機構,建議還是有空沒事就去看一下他們的職業空缺網頁,說不定有時候會有驚喜哦。
第三條路:治療相關工作

如果就這樣聽我說的話,相信大家會覺得非常驚訝——「你之前不是一直說,只有碩士或博士才能進行情緒病的治療的嗎?」
沒錯,如果說到最最最最傳統的心理或藥物治療的話,那麼確實只有擁有碩士或博士學歷的專業人士(如臨床心理學家、輔導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才能進行。
但是,如果我們說到的是其他類型的治療的話,其實有不少並不需要碩士學歷,只需要得到相關學會的資格證明即可,甚至有時候可以在本科畢業就能直接入行。
Note: 雖然我用到「最傳統」這個字眼,但意思只是指他們往往是提供最「主流」治療的(例如NAMI建議的情緒病第一線治療),並不是指某一些治療方式比較「低一等」,亦不代表其他精神健康團隊的專業人士無法提供同樣高效而專業的服務,敬請注意。
香港有甚麼治療師工作?
我曾經開過一個玩笑,說只要你想得出來一個活動,就有人能把它變成一個治療——寵物治療、園藝治療、音樂治療、戲劇治療、哲學輔導、敘事治療⋯⋯
因此,其實如果你真的認真去找的話,你會發現香港的治療師類型還是很多的。例子包括:
- ABA治療師
- 靜觀治療師
-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 動物輔助治療師
- 催眠師
- 教會事工
到底要怎樣入行?
在以上的例子當中,有一些確實是不需要碩士學位的。
比方說,最近我在網上搜尋了香港的ABA治療師,發現很多只是普通學士畢業,只有當他們晉升到更高的職位時,才會考取碩士或BCBA認證資格。
我也認識一些人是在教會中工作,雖然他們工作內容以輔導為主,但是他們並沒有任何心理學的背景,主要是靠著宗教知識及個人經驗幫助教友。
但是,也有不少是只有當學員完成專業課程及督導訓練之後,才能被視為專業學會的正式一員。
比方說,根據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要成為一位「見習註冊婚姻及家庭治療師」,你必須完成不少於400小時的培訓及100小時的治療工作(假如沒有碩士學位的話)。
而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資料,具有一定水平的靜觀導師都是曾經參加「靜觀減壓課程」或「靜觀認知治療課程」,並有每天做靜觀練習的習慣。
因此,雖然你不需要讀碩士,但是如果真的看學習時數和工作量的話,往往可能跟讀碩士差不多辛苦,所以如果想入行的話,熱誠還是很重要的哦!
怎樣找到職位空缺?
如果是想要入行成為ABA治療師的話,平時可以多多關注招聘網站,也可以留意一下ABA治療中心的官網,有時候他們也會在網站上刊登空缺。
一些ABA治療中心的例子包括:
而如果要加入一些需要專業資格的治療師的話,第一步當然是要去相關學會或中心看看,通常他們都會定期舉辦課程,大家可以參與。
最後,雖然在完成課程之後,你獲得了治療師的專業資格,但是這並不代表大家一定即時找得到工作。
說到尾,香港的各類型治療還不算主流,也沒有受到政府的規管,所以有時候要找工作也並不是易事。
因此,如果選擇入行的話,一定要有當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的心理準備,可能無法找到穩定的「鐵飯碗」,而是要自己到處尋找工作機會。
P.S. 我本人就是一個freelancer,所以我其實覺得這個工作方向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可怕,甚至還能得到不少自由和自主權哦!之前有機會的話,再跟大家寫一下Freelancer工作的優缺點吧!
第四條與第五條路:病人服務助理和診所助理

因為這兩條我不算非常熟悉,那我就合併在一起說了。
以往我有看到醫管局聘請病人服務助理(精神科或臨床心理學)。當然,他們的主要工作還是在病房做清潔、招待及文書工作,但有部分也有機會能做到一些精神健康評估和治療工作。因此,有不少想要報考CP的人會對這種工作有興趣,希望可以增加臨床經驗及擴展人脈。
最後是在輔導員或臨床心理學家的診所做 admin。雖然這種工作並沒有很多,但有時確實會見到一些診所聘請招待員(receptionist),也會見到一些臨床心理學家聘請私人助理(Personal Assistant)。雖然這種工作其實還是以文書為主,未必跟心理學有太大關係,但是如果只是想在精神健康機構工作,那麼可能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