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如果有一直關注我的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大概2個月之前,因為我的Facebook Page終於有1000個likes,所以舉辦了一個Q&A。之後,我就開始了一個叫《Ally信箱》的系列,專門就來回應一下讀者的疑問。
今天又到我來回答讀者問題的時候啦!今天的問題來自一位想要嘗試新事物,但卻又不知道該怎做的讀者,她是這樣問的:

作為一個焦慮症康復者,我絕對明白這種害怕失去安全、不敢嘗試新事物的感覺。不過,也正正因為我是一個同路人,所以我也想從我這種不是「天生大膽」的人的角度,去說說我們可以怎樣後天改善這種性格。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是比較容易緊張、喜歡躲在舒適區,但又下決心想要克服這種特徵,那麼就一起來看看這個影片吧!
如果大家準備好的話,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影片版
如果你想看影片(或者想看Ally我說話 😉)的話,請看以下的Facebook影片吧!不用擔心,文章是有中文字幕的,就算不懂粵語的讀者,都能看得懂哦!而如果你不想用太多手機流量去看影片,又或者是更喜歡看文章的話,也可以到下面看文字版 😀
文字版

大家好!之前因為我在Facebook達到了1000點讚,而當時的福利就是問答環節。那時候非常幸運地收到了很多的問題,所以當時其實都有打算就每個問題寫一篇詳細的文章。但是有一些問題,我可能覺得暫時未有太大信心去很詳細地討論。所以,今天我想用這個機會,以一個短問短答的形式去回答一下大家的問題。
今天的問題是:「如何走出舒適區?」
其實我不確定我很有資格去答這個問題,因為作為一個比較焦慮和緊張的人,其實要我嘗試一個新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事實上對我來說,即使現在我的心理健康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如果有一些我覺得不舒服的事情,我第一反應都會逃走。所以其實對我來說,走出舒適區並不是我天生就懂得做的事,而是一個我需要很努力去訓練和學習的事情。
但如果你問我個人建議的話,我會說:
「你要很了解自己是這樣的人。」

如果在很長的時間裡,你都是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然後你是不願意或最少不敢嘗試新事物,或者不敢做一些可能令你覺得比較危險或緊張的事情的話——其實你是沒有「能力」去嘗試這件事的。舉個例子,如果你可能長期不做運動的話,你自然就沒有甚麼肌肉。那如果突然有個人要你去做運動,那你肯定不會覺得很舒服、肯定會覺得甚麼都做不到。
而踏出舒適區也是同一個道理。你一定要有合理的期望,不會有一個情況是:「你嘗試一個新事物,然後那件事是會非常順利的,然後甚麼問題都不會出現⋯⋯」這個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可能因為你的身體或者情緒都不習慣這件事,它們反而可能你不停阻止你。所以你可能發現了,每次當你正想要嘗試新事物的時候,突然很多藉口就會出現。例如你身體會變得不舒服,又或者你會出現負面思想,像是「我不敢做」或「我沒有能力做」。這些負面思想和情緒是一定會跑出來的。
所以當你了解自己的這個特徵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自己永遠都需要是100%準備好的時候才去一件事,因為很有可能你一輩子都不會等到這樣的一天。
好,那現在我們學會了解自己,我們下一步可能就想考慮:
「到底這個新事物有沒有為你帶來足夠的好處?」

首先,要嘗試一個新事物,我們自然就要有很充足的動力。那這份動力是來自甚麼?就是來自我們覺得「踏出舒適區」的這件事情,它的好處是多於壞處的。但是,我們已經知道了,「留在舒適區」可以帶來很多好處。你會覺得安全,你會覺得就算再差也好,一切都是你認識的,不會有你不知道的東西突然跑出來。換句話說,有時一件「熟悉的壞事」比起「不確定的好事」讓人感到更加安心。
那你要嘗試一個新事物,就要有足夠的好處,讓新事物的好處遠遠超過「舒適區帶來的安心感」,這樣我們才會有動力去克服這種慣性。因為人是不會做一些壞處多於好處的事,尤其當那個好處是很長遠,感覺你永遠都見不到的時候。
因此,如果你知道有一件事是非常重要,但你又找不到動力去嘗試時,你需要做的就是:「人為地為這個新事物增加好處。」
比方說,如果你是很需要別人認可的人,那可能對你來說,只要有一個人願意不停讚賞你,你就會找到動力嘗試新事物。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能就需要有一個人生導師(life coach)或者私人教練,這樣一來你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新嘗試,都會得到別人的認可,這就可能令到你有動力一直向前。當然,如果財政上有困難,你也可以找家人、師長或朋友幫你打氣,甚至加入一些打卡群組,也能達到同樣的目標哦!
又或者可能你想嘗試的那個事物,根本就不是你喜歡的,那你可能就要想辦法發掘一下它有甚麼其他價值。例如你不喜歡上瑜伽課,但是那堂課可以讓你認識到朋友,這個友誼可能會令你願意一直上課;又或者你把整件事遊戲化(gamification),例如只要學會新動作,就給自己加一分,讓你找到「升級闖關」的成功感。
當然,每個人的偏好都不一樣,所以需要多點了解自己,才能夠找到哪些是你重視的「好處」。
最後你可能會問:「要是實在找不到太多好處怎麼辦?」我會說:
「如果你無法增加它的好處的話,那你可能就要盡量減少它的成本。」

舉例,你想要學習一個新語言。就跟所有新事物一樣,當你從最基本開始摸索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非常不知所措,感覺一切都十分困難;而當你感到這麼多負面情緒時,你自然很容易就會退卻。就算理性上你明白只要你願意付出這個成本,長期會為你帶來好處;但因為短期內成本太大了,你依然會很難找到動力去繼續堅持。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你需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你要用盡一切方法去減少成本。」換句話說,你的目標是把它變成一件如此簡單的事,以致你沒有任何理由不做。
我們回到學習新語言的例子,如果你需要每天花10小時溫習,還需要自己找尋適合的學習方法,你很可能會完全不想做;但是,如果有人跟你說:「你甚麼都不用煩惱,只要你每星期花一小時,然後自然有人會幫你設計學習材料、教你怎樣學習、評估進度等等。」你的興趣是否大了很多?
當你嘗試新事物的短期阻力消失,即使可能好處還不夠大(你依然不喜歡學習),但你會為了長期好處而堅持下去。
那麼,實際上可以怎樣做呢?當然,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很多,而每個人的成本都不一樣(例如有些人的時間成本就是比其他人高)。
不過,以下我會用「學習新語言」的例子,來說一些減少成本的方法:
- 例如說,你可以看看有沒有甚麼網上課程和教學,好讓你不用自己設計學習方案,跟著別人方法走就行
- 或者你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設計太辛苦的學習方案,例如一天就只看5分鐘,好讓整件事變得如此輕鬆,讓你願意做下去
- 又或者你看課本看不懂,而你身邊又剛好有擅長那個語言的朋友,那你可以尋求他們的幫助,這樣一來就算他們不用長期教你,最少可以讓你的起初階段變得容易一點
當你的成本變得如此低的時候,你就會降低「踏出舒適區」的阻力,讓你不再覺得嘗試新事物是那麼困難的事,自然就會找到動力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