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有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 嗎?三個助你理解躁鬱症的小知識

躁鬱與抑鬱縱使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所表現的症狀卻可以算是差天共地。若是你的情緒擺蕩起伏,那麼你將在這裡找到共鳴。

引子

Trigger Warning: 文章內容包含躁鬱症的細節。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狀態不佳,為免引起任何創傷或不適,請保護自己並不要往下看。

「我真的有病嗎?或許這是我用來安慰自己沒用的藉口?」有許多個晚上,我焦慮掙扎,自卑內疚,認為最大的問題是自己的錯誤,儘管醫生已經確切診斷我是患上了躁鬱症,並處於重度抑鬱狀態。

患病初期,為了找到更多的「同類」,與慰藉,我經常在互聯網上看各種關於躁鬱症的心理情緒科普文章、書藉、個人經歷見證影片等等。畢竟在現實裡確實很難會有人和你討論心理健康的問題,更別說要尋找共鳴了。然而,我看久了之後越來越懷疑,甚至開始覺得自己並沒有患有躁鬱症。

為甚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網上的躁鬱症例子都是症狀特別明顯,像是「躁狂發作(Manic Episode)」時會發生很瘋狂的躁狂行為,例如是與人發生不正當的性行為或是進行非常危險的活動;而「抑鬱發作(Depressive Episode)」時,則會跟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一樣會出現各種重鬱症狀。當我看到自己的症狀時,卻發現沒有這麼瘋狂的行為或想法,更多的情況是長時間的重鬱,然後再恢復正常一段時間,好像跟其他躁鬱症患者有一定差距。

而在我認為恢復正常的狀態裡,人比以前精神亢奮,對於情感的感知和想法會有變化,不容易會變得感性。自身感覺是充滿能量和神采飛揚,像生活中的事變得特別順心一樣。這怎看都只能是好事吧?因此,我不僅沒有覺得自己出現躁期徵狀,反而以為自己是病情變好。

1. 為甚麼躁鬱症患者可以看上去不一樣?

那麼為甚麼不同躁鬱症患者的行為看上來會那麼不一樣呢?這是因為雖然所有躁鬱症患者的症狀會在「躁」和「鬱」兩個極端之間擺盪,但是根據擺盪的程度,它們在臨床醫學上可以被分為三種——「躁鬱症一型(Bipolar I)」、「躁鬱症二型(Bipolar II)」及「循環性情緒病(Cyclothymia)」。

躁鬱症一型(Bipolar I)

躁鬱症一型患者的特徵是在「躁狂發作」和「抑鬱發作」之間搖擺。躁期會令患者出現異常高亢的情緒,以致患者往往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做出無法承擔後果的事情,影響生活、家庭、工作等。

那現在大家試想一下,當患者進入「躁狂發作」時,高亢的情緒是不是會使患者做出令自己或旁人不能理解的事情?然後當「躁狂發作」過去,旁人開始批評和不理解時,患者是不是會覺得內疚和羞愧?最後結果就是患者的挫敗感將會加劇,導致「抑鬱發作」的惡化。

躁鬱症二型(Bipolar II)

與典型的躁鬱症一型患者不同,躁鬱症二型的躁狂是「輕度躁狂發作(Hypomania)」而非「躁狂發作」。在躁鬱症二型中「躁」和「鬱」有一半以上的機會上會緊接在一起,躁期時患者通常覺得自己很健康,精神飽滿、心情愉快且富生產力,幸運的是,病人不會像真正的躁狂發作那樣闖禍而不顧後果。而躁鬱症二型因為「輕度躁狂發作」不算明顯,只是表現得像精力旺盛,和自信滿滿,亢奮多話等,加上現今大多數的關注都在躁鬱症一型上,所以在診斷上常被誤診為「抑鬱症」。

循環性情緒病(Cyclothymia)

循環性情緒病屬於較輕微形式的躁鬱症,雖然症狀較輕微,但發病頻率卻較高,情緒常在歡欣鼓舞與低落沮喪之間徘徊。因為患者只會出現較輕微的抑鬱徵狀和輕度躁狂發作,所以很容易被以為只是普通的情緒波動。全球現在有0.4-1%的人患有循環性情緒病,然而有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很多患者都被誤診了,實際數字應該更高。

2. 不斷質疑或不相信真的有病,你會嗎?

患病至今,雖然對於自己的狀態了解得越來越清楚,但是偶然也會因為出現與之前不同的症狀表徵,而造成各種的困惑,所以質疑和否定總是伴隨著我的。記得我被診斷為躁鬱症初期,因為對「抑鬱發作」的理解並不充足,所以即便處在抑鬱中也不知道,就算旁人問起,我也會說「應該不是」,而當「輕度躁鬱發作」來臨時更會有一種認為自己病好的錯覺。

雖然解釋躁鬱症可以簡單的用「躁」和「鬱」來表述,但事實上,躁鬱症的「躁鬱」交替情況可以是緊接著交換,也有可能是需要一個過程:

  • 「正常~輕抑鬱~重抑鬱~正常~輕度躁狂」
  • 「正常~輕抑鬱~重抑鬱~正常~輕度躁狂~躁狂」的循環。

患者在經歷這些循環時是很難表達自己正處在那個狀態的,除非是已經非常掌握自己的患病症狀軌跡而不同症狀時所影響到情緒的人事交際,更是造成不斷自我質疑和否定的因素。因此,不要因為患者無法好好形容自己的情況,或者病發的情況不夠明顯,就懷疑患者的病情的真確性。

3. 你感到累嗎?

你累嗎?一個又一個周期的接著,還沒來得及向人解釋「躁狂發作」的反應就狼狽地進入自責的「抑鬱發作」。還沒糾結完自己的躁鬱症病狀,又要面對生活種種的不理解。在我診斷出躁鬱症後,身心都很累,那種累好像沒有特別原因,可能那天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卻會累到很難過,累到對生命失去希望。累到討厭自己的累,認為這代表了自己的抗壓能力很差,但卻忽略了真正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你生病了

我們可能花了很多力氣在困惑上:困惑自己的病、困惑自己的能力、困惑自己的困惑……很多人可能擱淺在困惑的情緒裡,不能自拔,然而困惑也是症狀所帶來的後果。我花了三年的時間,慢慢的了解了症狀的表徵,也慢慢確定了自己確實患病。希望你們也能了解自己,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希望這一篇文章能幫助處於困惑中的每一個同路人。

目錄

如果你想支持 FAIRY’S 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Authors

  • 作者:洛

    一個喜歡文字的音樂工作者,深信上帝給予我們感受,是讓我們感覺到來自每個人心中的愛。

  • 插畫師:陳魚

    現職自由工作者。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目前於插畫、排版設計、文字方面持續創作中。

  • 圖文解說: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