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隨著近年來心理議題逐漸受到重視,許多人亦紛紛以各種心理專業作為自己的志向。然而,在心理學的範疇裡其實有多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藝術治療。
甚麼是藝術治療?

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藝術治療。平時我們聽到的「藝術治療」一般其實是指廣義的表達性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它包含了各種形式的藝術表達,包括舞蹈治療、戲劇治療及音樂治療等等。但在今天文章裡,我會專注於狹義的藝術治療(Art Therapy),也就是以視覺藝術為主的治療模式。
很多人以為藝術治療只適合喜歡畫畫的人,但其實藝術治療還有很多其他類別,例如繪畫、手指畫(Finger Painting)、塗鴉、雕塑、陶瓷、紡織、拼貼畫(Collages)等,所以不用擔心,哪怕不喜歡畫畫,你還有很多其他選擇。

此外,很多人擔心自己的藝術細胞不夠發達,可能會跟不上進度,但正如藝術治療師 Susan Slevin 所說:「在藝術治療中,畫畫能力既不必要也不重要⋯⋯藝術治療的目的也不是創作藝術品,而是透過藝術的表達方式來了解自己和解決問題。」重點不是在於你畫得有多好,而是畫畫的過程怎樣幫助你改善心理健康。
藝術治療與傳統心理治療有甚麼分別?

藝術治療和傳統心理治療的最大差異,是治療方式不一定要透過言語溝通,因此針對某些不擅於言語溝通的病患或者自閉症患者可以較無阻礙的進行治療。而對於一些比較不懂得敞開心扉的人來說,有時候討論作品的內容,可能比起直接聊自己的感受或創傷經歷容易。
其二,一般的心理治療是以心理治療師為主導者,帶領個案去分析及治療,藝術治療則多了一個創作,為個案、藝術作品及治療師的三角關係。在治療過程中,個案和治療師的身份平等,治療透過探討作品的意義,一起發掘個案的內在世界。
📌 想知道情緒病患者怎樣靠著藝術治療改善心理健康,請看這篇文章。
怎樣知道自己是否適合藝術治療?

其實要知道自己要選擇一般的心理治療或藝術治療,最大的判別點就是語言表達的擅長與否。若你是一個擅長表達自己感受,可以整理出自己思緒的談話高手,那麼傳統的心理諮商也許很適合你。而對於患有自閉症或語言障礙、或者因為病情(如思覺失調、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等)而難以表達自己,甚或本身已經接受過傳統的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但一直不大喜歡的患者,就更適合藝術治療。
如果情況允許又感到好奇,各位病友不妨嘗試一下藝術治療。也許你會發現,這種治療方式比你想像中更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