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孤獨、沒有人理解自己?也許第一步是要學會了解自己

明明全球有75億人,為甚麼要找個懂自己的人都那麼困難?為甚麼總是感覺孤單、沒有人理解自己?也許在追求他人的關注前,第一步你要先學會聆聽自己的心聲。

引子

理解,理解,理解就真的能解嗎?為什麼總是感覺不被理解?我曾經埋怨過我的父母,對著他們說:「為什麼你們都不了解我?」當時的我覺得,父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理所當然就要理解自己的孩子不是嗎?但當我的父親用著冷淡的言語跟我說:「沒有人有必要要了解你,包括我」的時候,我真的覺得萬念俱灰,內心想著連我的家人都不想理解我了,那世上真的沒有人會願意了解我了。不知道各位讀者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總是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所以變得怨天尤人。如果你剛好有這樣的朋友,那這篇文章很適合你來看看,如果你剛好就是這類的朋友,那就更歡迎你來了解一下自己了。

完全的理解真的存在嗎?

在這裡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世上真的有一個人能完全理解另外一個人嗎?我自己的答案是:「沒有。」理由是沒有人會有同樣的生長背景,也不會有同樣的經歷,儘管你覺得自己很了解一個人或是有那麼一個人很了解自己,但這只是因為你們的經歷很相像,而且他或你非常地有同理心。除了上述兩點,我覺得要完全理解一個人的機率幾乎為零

感受是很容易產生誤解的。如果有人說「我明白你的感受」,請誠實的說:「不,你不懂。」一般人能做的,就是盡量去理解他人的真實感受,因為每個人對情緒的體驗都是獨特的,沒辦法百分之百完全理解與體會。表達情緒的時候,如果抱持著可能被誤解的心理準備,就不會過於驚訝和失望了。認識並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邊界,接受別人和你都是獨特的個體。你的情緒只有自己知道,而別人只能夠發掘查明,反之亦然。(來源:《重設你的人際邊界》一書)

所以在這裡,我想大家可能要先接受一個事實,沒有人可以完全地理解一個人,如果你能遇到一個很理解自己的人,那是你很幸運,但如果沒遇到,也是人之常情。

渴望被理解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匱乏」。當你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時,自己就是一昧地在追求他人的理解。追著追著,如果沒有人願意換位思考並嘗試理解你,你的心就會變得非常的匱乏,因為一直渴望著什麼,卻得不到,我深知這是一個很痛苦的狀態,我之前也會覺得為什麼沒有人理解我,感覺自己被世界排除在外。但後來,我想通了一件事情。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如果你不先理解自己,那誰要來理解你?

理解別人前先理解自己

想問大家的第二個問題是:你了解自己嗎?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嗎?你能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情緒嗎?在你要求別人理解自己之前,你有先好好的了解自己嗎?」畢竟,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依靠,這個依靠從你出生的時候就跟著你,但活到這麼大歲數了,你依舊不了解他,這說不過去吧?如果大家可以從理解自己開始,就不會因為他人不了解自已的這件事感到難過了,因為還有自己理解自己啊!

或許有人會覺得理解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很多人甚至沒有聽過這個觀念,但我想跟大家說的是,理解自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每天給自己十分鐘的時間寫寫日記(例如大家可以寫一下思想日記),寫寫今天發生的事情,試著去覺察自己的情緒以及心理狀況,這些都是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方式。

也許有些人還是會說,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太難了,我不知道怎麼開始,那我想在這裡為大家提供另外一個看法。

試著去理解他人,再反過來理解自己

等等!!這不是跟剛剛說的互相違背嗎?我連自己都理解不了了,怎麼還能去理解別人,大家這時一定會有非常多的疑問。不如這麼說好了,試著去聆聽別人的故事,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如果我是他,我遇到這件事我會怎麼做?如果我是他,我的心情會跟他一樣嗎?當你開始試著理解別人的舉動以及背後目的時,你自然就會把這些事情套入自己身上

嗯……還是很難懂嗎?我來舉個例子吧!我有一個朋友叫做小美,小美有一天跟我說她的男友跟她分手了,以至於她兩天沒有好好吃東西。這時我會想,小美一定是很難過才沒有好好吃飯,那自己在遇到這類分手的事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我會難過嗎?還是生氣?還是既悲傷又生氣?然後我可能還會想,那我遇到分手時,我會做什麼舉動來去平復這個情緒?是跟小美一樣不吃不喝嗎?還是大吃大喝?或者出去散散心?

把這些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件套用到自己的身上,開始思考別人為什麼會這樣做,開始思考自己應該會怎麼做。當你得出一個結論的時候,你又離自我了解更近一步了,到時候的你,一定會比「匱乏」時要求別人理解自己的你更加快樂。自己了解自己,自己給自己一個依靠,這種安全感是是無法從別人身上獲得,也無法與之比擬的。

參考資料

  • 《重設你的人際邊界》
目錄

如果你想支持 FAIRY’S 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Authors

  • 作者:米靈望

    身兼多個身份的心理系學生,包括抑鬱症患者、作家以及追星女孩,為推廣心理健康而努力著。

  • 插畫師:祈菈

    喜歡繪畫的文創系學生,身為高敏感族深明心理健康的重要,透過心理學更了解自己的長處。

  • 圖文解說: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