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你聽過醜小鴨的故事嗎?
醜小鴨長得很醜,牠一出生就被兄弟欺負,又被親戚嫌棄。雖然鴨媽媽始終愛護醜小鴨,但醜小鴨覺得如果自己繼續留在這個家,會讓媽媽感到難堪,所以牠決定離家出走,踏上流浪的旅途。醜小鴨在旅途中,有幾次因為饑寒交迫而差點喪命,幸好牠每次都遇到願意收留自己的人類。然而,即使他們沒有嫌棄醜小鴨,醜小鴨仍然覺得自己不配被他們幫助,因為醜小鴨不像其他小動物一樣,擁有能夠回報人類的天賦。例如,牠不像母雞一樣懂得生蛋,又不像貓一樣懂得捉老鼠。結果,覺得自己毫無價值的醜小鴨,每次都會稍然離開願意幫助牠的人。幸好,在故事的結尾,本來灰心得打算了結自己生命的醜小鴨,意外地找到自己的歸屬 - 在真正接納自己的鵝群之中,牠展開了新的旅程。
醜小鴨在這些經歷裡面,一定經驗過很多情緒,例如: 失望、恐懼、迷茫、傷心等等。 但如果要我選擇一個最能夠代表醜小鴨的情緒,我會選擇「羞恥」。
羞恥是甚麼?

羞恥就像一隻住在我們內心的醜小鴨,它是一種痛苦的情感經驗,讓我們感到自己渺小、殘缺、沒有價值、不配被愛、活該沒有好下場。
雖然羞恥跟內疚很相似,但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情感。 內疚針對的,是我們的行為(doing),羞恥針對的,是我們這個人本身(being)。內疚會告訴我們,我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羞恥卻會告訴我們,我們是一個糟糕的人;內疚的感覺推動我們要修正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行為道歉,羞恥的感覺卻叫我們相信,無論我們做甚麼,我們也改變不了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這個事實。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個人被強烈的羞恥感牢牢佔據主宰,那麼他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永遠比不上別人,而這種自卑感會令他討厭充滿缺陷的自己,卻又不覺得自己會改變。所以,他就會因為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累,並排斥別人的善意。最後,隨著他推開越來越人,自然變得更加孤單,更加覺得自己確實不夠好。
我們與羞恥感的距離

未必每個人都會被強烈的羞恥感牢牢佔據主導,但如果稍一不慎,羞恥感還是會不知不覺影響我們,甚至會慢慢拉我們進入討厭自己、放棄自己的深淵慢慢拉我們進入討厭自己、放棄自己的深淵。然而,在一般情況下,羞恥是不容易被察覺的。 原因很簡單,羞恥是一種讓人感到很不舒服的情感(畢竟有誰喜歡感覺自己是個糟糕的人呢),所以我們天生就有逃避它的傾向。因此,一旦羞恥感出現的時候,我們更傾向壓抑及否認這種情感,甚至即使別人指出這種情況時,我們更容易惱羞成怒而不是面對事實。
怎樣察覺羞恥感的存在?

既然羞恥感不容易被察覺,那麼,我們如何可以得知羞恥感正在影響自己呢?以下是幾個羞恥感泛濫的常見指標,如果你在某些時刻有以下反應,可能反映你當時不自覺地被羞恥感主導。
指標一:逃離社交場合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獨處時間。不過,如果你發現自己明明有社交需要,卻因為太害怕跟別人接觸而情願逃避,可能代表你那刻很需要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心,而你實在承擔不了有可能會在社交場合中被拒絕、誤會、批評、忽略等等的風險。
指標二:激烈回應指責和批評
被羞恥感主導時,我們有時會對某些指責和批評變得敏銳。例如,我認識一個男孩,他只要一覺得別人認為他做得不夠好,就會有很大的反應,甚至會責罵別人。 不過,他尖銳言詞的背後,可能只是藏著一顆敏感脆弱、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心。
指標三:過份追求完美
羞恥感有時也讓我們落入追求完美的陷阱,而所謂完美,其實不過是一個自己強行加諸於自己的假象。以我自己作為例子,在新婚階段,我總是想確保自己要對太太照顧周到,有時候太太跟我說飯菜的調味不太符合她的口味,我就久久不能釋懷。 後來我發現,我對自己的要求背後,是因為擔心如果自己不是一個夠好的丈夫,我就不值得被喜愛。
結語:夠好的人才配得被愛,真的嗎?

在文章的結尾,我想告訴你,羞恥有時會偷偷欺哄我們,使我們不自覺拒絕用真實的自己跟別人連繫、用憤怒來收藏自己受傷的內心、苦苦追求完美,不願放過自己。前陣子大熱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裡面有一句我很喜歡的對白,「我們都脆弱又無能,但人就是因為脆弱才會聚在一起,互相依靠扶持,這就是人。」或許當我們面對羞恥時,最需要提醒自己的,就是我們不需要「夠好」,才值得被尊重、接納,和體諒,其實,不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夠好,我們才能學會互相依靠扶持嗎?所以下次當羞恥來襲時,讓我們都跟自己說一句: 「我不過跟大家一樣,是一個不完美的人。不過,我並不需要完美才值得被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