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人適合自修嗎?介紹在香港自修的選項、優點及缺點

自從患上情緒病之後,你每天都陷入兩難局面——繼續上學又感到痛苦不已,休學又擔心會自毁前程⋯⋯終於有一天你發現了「自修」這第三條路,但到底自修對病情有沒有幫助呢?自修後又能不能考入好大學?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引子

Trigger Warning: 文章內容談及情緒病。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狀態不佳,為免引起任何創傷或不適,請保護自己並不要往下看。

「上學,真的那麼難嗎?」那時候,爸爸媽媽常常都會問我這條問題。在他們心目中,哪怕我沒辦法考取好成績,哪怕我上課時可能無法專注,但最少出現在學校不應該是難事吧?然而,當然他們並不知道,對於患上了社交焦慮症的我來說,每天要踏進學校的那一步,其實用盡了我所有力氣。在他們眼中稀鬆平常的「上學」,其實是分分秒秒的折磨⋯⋯

於是,突然擺在我的眼前有兩條路,要不就繼續過著這種度日如年的日子,要不就選擇休學。後者雖然聽上去很吸引,但要是這樣選擇的話,是不是代表我會自毁前程了?到底有沒有辦法可以讓我不用踏足學校,但依然可以繼續學業?那時候我並不知道,這條路確實存在——那就是自修。

自修是甚麼?

如果是香港的讀者,可能對「自修」這個概念並不陌生。不過之前我有問過台灣的朋友,她有提過這個名詞不是很常見,所以在這裡想定義一下。簡單點說,我所說的「自修」是指學生以自修生(private candidates)的身份——而非經過學校——報考公開試。因此,學生會需要自行承擔考試費用,並在沒有學校幫助的情況下準備考試。不過,因為香港有九年義務教育,所以只有已經完成中三的學生(即中四或以上)才可以選擇自修。

那有甚麼公開試選項呢?除了大家相對熟悉的香港中學文憑(HKDSE)之外,還可以報考英國的公開試。根據培生香港(Pearson Hong Kong)提供的資料,任何學生都可以透過自學(self-study)的模式報考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CSE)、英國高考(GCE A-Levels)、國際高考(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s)。如果是在兩者中選擇的話,因為前者是有歲數及學歷限制的(必須年滿19歲或曾經報考 HKDSE),所以英國公開試更適合未成年的學生。

此外,如果想要報考海外大學,又或者想經大學非聯招(Non-Jupas)報考本地大學,就必須要符合大學的英語要求。一方面大家當然可以報考 HKDSE 或英國公開試的英文科,但另一個方面也可以報考雅思(IELTs)或托福(TOEFL)。任何人都可以報考雅思或托福,不需要經學校渠道報名。

那麼以上的資格證明能讓我們考進本地及海外大學嗎?答案是 YES。以我自己為例子,當年我在中四輟學之後,開始自修 GCE A-Levels及報考雅思。雖然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在下文裡會提到),我最後選擇了放棄自修,並去了一所學校繼續修讀 GCE A-Levels,但我還是憑著以上的公開試成績,考進了「全球百大大學」之一的英國大學,期間亦有收到香港大學的 conditional offer。所以不用擔心,即使你的求學之路跟同齡人不一樣,最後也是可以考到大學的!

為甚麼自修會適合情緒病人?

1. 病發了?沒關係,你可以休息

我記得那時候因為情緒病徵狀的緣故,老是上課到一半就開始胃痛,還因為副作用而常常精神不濟,所以持續上課有一定困難。但是因為是在上課,如果突然跟老師說要離開課室,一方面同學會用奇怪的眼光看著自己,另一方面自己都會感到很羞愧,所以通常都沒有勇氣告訴老師,只能一個人苦苦煎熬。而自修則給了我一個彈性的休息時間,哪怕突然我覺得很不舒服,也可以隨時停下來,而不怕被其他同學指指點點。

2. 進度跟不上?沒關係,慢慢來就好

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我的認知能力受到了一定影響,例如常常無法專心,加上總是因為病發而請假,所以我根本聽不懂老師的話,但又不可以不上課,結果只能天天在課室睡覺。然而,這樣只會導致惡性循環,因為我越聽不懂老師的話,就越沒有動力繼續學習,而越沒有花心力去跟上進度,自然也越容易聽不懂老師的話。相反,當我自修的時候,因為我可以跟隨自己的節奏學習,就算當下子我看不懂課本的內容,也可以循序漸進地慢慢學習,反而學習得比以前更好。

3. 學校讓你受到傷害?沒關係,你終於安全了

當初我之所以會患上社交焦慮症,其實就是由學業和同儕壓力導致的,所以「學校」對我來說是很嚴重的壓力源。因此,即使我在治療後心情變得好了一點,一回到學校病情就會變差,然後治療進度又重新回到原點。相反,自修給了我一個喘息的空間,讓我可以在安全的環境裡重新學習

4. 沒有學校願意接收你?沒關係,你還有機會的

某程度上,自修當時也是我唯一的選擇。當年我在輟學了兩次之後,其實已經沒有傳統學校願意收我這個「麻煩學生」了。然而,雖然當時的病情相當嚴重,但其實當時我還是有一顆想要考大學的心,也不甘心就這樣一輩子無法上學,而自修則讓我在無法繼續留在學校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像其他同齡人一樣有機會考入大學

自修原來不適合所有人?

1. 再沒有人幫你規劃了,你要學會為自己做決定

當我在學校的時候,一切都是預先安排好的,我永遠知道甚麼時候應該上課、每次學習多少、多久應該溫習一次……因此,當我自修的時候,常常會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態,即使打開課本都不知道該學甚麼,最後可能盯著課本幾個小時,卻甚麼都沒有學到。

2. 再沒有人陪伴了,你要找到動力堅持

老實說,這一點才是最麻煩的!因為自修其實是一個挺孤單的過程,做得好的時候沒有人讚美,做得差的時候又沒有人支持,所以真的很容易放棄。尤其有一段時間裡面,我每隔幾個小時就會病發,所以學習節奏會一直被打斷,而如果這時候沒有人督促我的話,我很容易就會選擇逃避或拖延,最後白費時間。

3. 再沒有人教導了,你要自己搞懂問題

因為自修時沒有別人指導,所以你需要有相當不錯的學習能力,即使是一些從前沒有學過的知識,都要能夠自行消化。雖然一直以來我的成績其實不錯,但是畢竟因為病情而落下了很多課業,所以有時候會很難理解課本內的知識,就算最後真的搞懂了,也很可能需要花比其他學生幾倍的時間才能做到。

4. 再沒有接觸外界的機會了,你可能需要時間重新適應社會

學校不只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同時也是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這個環境裡面,你會學習怎樣面對挫折、怎樣跟不同的人相處、怎樣不受情緒影響自己的工作表現……我在自修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很快發現我因為多次的輟學經歷,已經開始脫離了正常社會了,這樣一來就算我真的考上了大學,估計也會適應不了而重新病發。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自修大半年之後,我最後選擇了回到學校。

但是,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剛剛我列舉了這麼多自修的缺點,可能一下子撲滅了大家的熱情。但是我想跟大家說的是,沒錯,自修不是完美的選擇,它確實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這些問題也不是不能解決的。比方說:

  • 沒有規劃:
    • 如果覺得比較難自己設計學習計劃的話,可以求助家人、社工或其他專業人士
    • 如果財政上許可的話,也可以找補習老師幫助一對一指導
  • 感到孤單:
    • 雖然自修時沒有老師的循循善誘,但是你的親友也可以充當支持的角色
    • 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療的話,治療師更可以幫助你排解負面情緒,讓你找到力量堅持下去
  • 沒有教導:
    • 除了家人、朋友和補習老師可以幫助解答之外,真的搞不懂還有偉大的google大神啊 XD
    • 現在網上有很多免費的學習筆記和影片,絕對可以幫大家掌握知識的
  • 社會脫節:
    • 自修不代表天天待在家,你可以多點參與社交活動,例如到社區中心參加興趣班,或者是多點跟以前學校的舊同學聚會
    • 哪怕是一個人讀書,也可以維持跟以前上學時差不多的生活方式,例如早睡早起,或者每天早上準時到自修室溫習等等

總結:到底我建不建議你自修呢?

相信你都看出來了,我其實覺得自修是一個可行的做法,只是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所以下決定前應該認真考慮優缺點。一旦下定決心了,也不用害怕別人的目光。每個人適合的路都不一樣,自修這條路可能不是最多人走的康莊大道,但誰說狹窄小路就一定沒那麼好?所以,不要害怕,勇敢向前走吧!

目錄

如果你想支持 FAIRY’S 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Author

  • 作者: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