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性焦慮症:常常無緣無故緊張到心跳加速、呼吸困難,但卻找不到原因?

最近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常常無緣無故地感到緊張,即使理性上你知道根本沒有發生甚麼大事?你有沒有出現一些奇怪的身體徵狀,例如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失眠、胃痛?如果是的話,快來了解一下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吧!

引子

Trigger Warning: 文章內容談及廣泛性焦慮症。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狀態不佳,為免引起任何創傷或不適,請保護自己並不要往下看。

你最近有沒有老是出現一些奇怪的身體狀況,例如無緣無故喘不過氣來,或者是因為小事就出現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呼吸不順等等問題嗎?

你有沒有常常對很多事情憂心忡忡,但旁人安慰你時,你卻連自己在焦慮甚麼、為什麼焦慮都說不出來,身體更因為緊張而顫抖,連旁人也覺得不妥嗎?

大家都說你是過分憂慮了,讓你不要為了這種小事而大驚小怪,然而你卻始終停不下來,令你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抗壓能力比別人低,所以才會對小事都緊張得不能放鬆?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麼你可能已經患上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焦慮 vs 過度焦慮

談起焦慮這件事情,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每個人都試過在面對一個常規會議前失眠;又或者是偶然頭痛便擔心自己身體出現了毛病;還可能聽到朋友或家人的一點意見,便擔心對方不喜歡自己。以上這些情況其實都是正常的——事實上,適度的焦慮其實可以提高人的危機感,增加我們解決問題的動力。因此,焦慮本身不僅不是壞事,反而是扮演了幫助人類生存和成長的重要角色。

既然如此,那為甚麼焦慮情緒會演變成一種病?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我們的焦慮情緒是與危險程度成正比的,例如我們假如看到毒蛇會驚惶失措,但見到小白兔則會感到相對平靜。然而,對於有著焦慮症的人來說,他們會對一些相對安全的事情也會產生恐懼,還會高估意外發生的可能性。比方說,他們可能會因為擔心遇上空難,因而不敢乘搭飛機,甚至因為過度恐懼而出現恐慌突襲。

而當我們常常出現這些不理性的恐懼時,身體就會長期處於「戰或逃(fight or flight)」狀態,並出現心跳加快、頭暈目眩及呼吸困難等問題。同時,過度焦慮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因為太過緊張而難以入睡,或者因為擔心危險而害怕出門。因此,焦慮症絕對是嚴重的疾病,值得大家正視。

認識廣泛性焦慮症

正如前文所說,焦慮本身並不是問題,但當它變得極端和影響日常生活時,它就會演變成一種情緒病。不過,焦慮症也有很多種(詳情看這篇文章),到底那麼廣泛性焦慮症有甚麼特別呢?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廣泛性焦慮症的診斷準則是:

  1. 對許多的事件或活動(如工作或學校的表現)有過度的焦慮和擔憂,至少6個月的期間內,有此症狀的日子比沒有的日子多。
  2. 感覺自己無法控制這些焦慮反應
  3. 合併以下六個症狀中的三個(或更多):
    1. 坐立不安(restlessness)或感覺緊張(feeling keyed up)或心情不定(on edge)
    2. 容易疲勞
    3. 注意力不集中,腦筋一片空白(mind going blank)
    4. 易怒
    5. 肌肉緊繃
    6. 睡眠困擾(難以入睡成保持睡眠,或坐立不安、睡不滿意)
  4. 此焦慮、擔憂或身體不適的症狀引起顯著的困擾,或造成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減損
  5. 此困擾無法歸因於某物質(例如:濫用的藥物、醫藥)或另一身體病況(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生理效應

廣泛性焦慮症跟其他焦慮症有甚麼分別?

那廣泛性焦慮症跟其他焦慮症有甚麼分別?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焦慮感可以被分為兩種:一種是廣泛及持續不斷的焦慮感,另一種是偶發性焦慮表現。前者指的是一種經常無故出現的焦慮感,哪怕沒有發生甚麼危險和問題,但是就會持續地感到緊張不安,而且維持時間很長;後者指的是一種因為某種特定事物而出現的恐懼感,例如蜘蛛恐懼症(Arachnophobia)患者只對蜘蛛相關的事物感到恐懼,但不會對生活瑣事也會感到緊張。

相信你也可以猜到,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的焦慮感就是屬於「廣泛及持續不斷的焦慮感」。患者會對生活的大部份面向(如工作、學業、社交、健康、家庭等等)感到憂慮,而不是被特定的情景或物件誘發出來。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無緣無故感到焦慮,卻無法說清楚到底你害怕的是甚麼,那就很有可能是廣泛性焦慮症的徵狀。

廣泛性焦慮症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患上廣泛性焦慮症不單單對自己造成困擾,對人際關係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就好像當你完成一天勞累的工作回到家時,明明家人可能只是叮囑你要收拾一下淩亂的房間,你都覺得很焦慮,心裏面覺得:「明明要做的事情已經很多了,為什麼家人還要在我身上施加壓力,為什麼他們就不能體諒我一下呢?」這是因為當焦慮佔據了你的思緒時,家人的善意提醒在你耳中便變成了一種催促和壓力。由此可見,當你無法控制焦慮的情緒時,光是顧及自己一觸即發的情緒,就已經快超過負荷了,所以根本無法顧及他人,甚至把自己的焦慮化成怒氣,遷怒於他人身上。

廣泛性焦慮症的成因

  • 平日生活壓力過大
    • 有些人事事追求完美,很容易把注意力過度放在同一件事上,一旦事情沒有跟從自己期待的方向發展,或是別人不跟從自己的一套做事,便會擔心會發生意料之外的事,因而感到神經緊張。
  • 童年時曾受創傷
    • 若童年時心理上曾受創傷,例如經歷家暴、父母離異、長期被父母責罵、被欺凌等等,這些受傷的經驗都會影響人對事物的看法,令他們更易產生焦慮的感覺。
  • 性格較易緊張
    • 如果性格是比較難以放鬆的話,很容易令自己長期處於繃緊的狀態,一旦精神長期無法放鬆,就會令自己承受不必要的壓力。
  • 缺乏應對困難的技巧
    • 當壓力來臨時,每個人的應對方式都不一樣,但如果我們缺乏解決困難的技巧,又不好意思開口向別人求助時,那就會很容易過度聚焦在問題上,甚至不斷經歷焦慮的感覺。
  • 基因遺傳
    • 焦慮症也可能跟親屬病史有關的,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若父母患焦慮症,子女患病的機會率可高達50-70%

如何減輕焦慮症的症狀

患上廣泛性焦慮症的因素有很多,患病不代表你比別人弱或是抗壓能力特別低。如果焦慮的症狀已經纏擾了你很久,建議盡快找醫生求助,藥物及心理上的治療都能幫助減輕焦慮症狀哦!在得到醫生的幫忙前,我們來嘗試學習各種方法讓焦慮的大腦慢慢好起來吧!

1.改變面對壓力時的思考模式

在正常的情況下,焦慮的情緒像是生活中的一個警報,提醒我們中生活中遇到了危機。當危機過去後,焦慮的情緒其實會漸漸過去,就像不小心被熱水燙到手,疼痛的感覺也會慢慢消失。然而,對於焦慮症患者來說,即使危險已經「過去了」,他們也會一直反覆尋找可能會發生的危險,以致無時無刻處於焦慮狀態。

在這個時候,如果他們對自己說:「沒事的,我要放下焦慮的情緒,不應該擔心太多。」就好像無視燙傷了的傷口,假裝沒事發生一樣,不但讓痛苦消失,反而會令傷口變得更加嚴重。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正視情緒上受到了衝擊,因此產生了焦慮的情緒,意識到其實是身體提醒我們遇到了危機,而了解這個危機是會過去的,便能減輕一點心裏面的壓力。

2.適量的運動

當遇到容易令人感到焦慮的事件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的好處有很多:運動可以釋放血清素和多巴胺等激素,可以舒緩繃緊的神經;而且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做運動時更可邀約朋友一起參與,享受別人的陪伴;運動時的互動亦讓人更容易吐露心中的煩惱,你會發現朋友比你想像中更願意為你伸出援手呢。

3.給自己設一些呼吸的小練習

深呼吸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卻能夠非常有效地舒緩焦慮情緒,以及幫助我們放鬆繃緊的肌肉。如果不知道道該從甚麼練習開始,可以嘗試一下「478」呼吸法

  • 閉上嘴用鼻吸氣4秒
  • 吸氣後閉氣7秒
  • 用嘴呼氣8秒

給患者身邊人的話

當家人或朋友患上經常焦慮症時,我們便是他們最大的依靠。一個強大的後盾可以讓焦慮症患者感受到他人的陪伴和關懷,減少他們因為羞恥感而不願向別人求助。另外,我們亦應避免給患者消極的暗示,例如說”你想得太多了”或”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等等的字眼。這會令患者覺得被怪責或者是勉強自己的身體去承受壓力,以達到別人認為眼中正常人的樣子。作為一個支持者,我們應該承認患者此刻感受到的痛苦,並讓他們知道你們可以一起面對。若果可以帶患者進行一些互動的活動會更好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哦!

焦慮的情緒雖然很難一次過消除,但透過進行各種練習,專注在此時此刻,把重心放在真實發生的事上,再加上朋友的支持,一定能與焦慮的情緒說再見的!

參考文獻

目錄

如果你想支持 FAIRY’S 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Authors

  • 作者:Ishi

    現為自由工作者,這世界上太多無法訴說的事,我希望透過文字及藝術能為我們打開一個缺口,讓我們的心和別人的心慢慢有了連結。

  • 插畫師:陳魚

    現職自由工作者。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目前於插畫、排版設計、文字方面持續創作中。

  • 圖文解說: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