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Trigger Warning: 文章內容談及性侵犯、家暴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狀態不佳,為免引起任何創傷或不適,請保護自己並不要往下看。
豬仔是一個在香港出生的女生,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 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和抑鬱問題。在今天的訪問裡,豬仔會聊聊自己的經歷,以及分享一下患上 PTSD 的感受。
童年感覺就像足球般被到處踢

豬仔的出生其實是意外,所以親生父母時常互相推卸照顧豬仔的責任。因為父母能照顧自己的時間不多,豬仔從小就非常獨立,五歲時已經懂得自己煮麵,也能在沒有父母陪伴下獨自上下課。偶爾,豬仔的父母會來接她放學,但大多數時間,豬仔都是獨自回家。
有時,豬仔也會因為身邊同學都有人陪同放學,自己卻孤身一人而感到尷尬和難受,但因為類似情況經常發生,豬仔只好學會自行排解情緒:「以前小的時候,還會不停畫畫來發洩情緒,但長大後因為事情經歷得越來越多,這些方法已經沒用了,所以只能選擇自殘。」

七歲時,豬仔的父母離婚了。因為兩人都不想照顧豬仔,所以豬仔有時要寄住社處的宿舍,有時則輪流寄住在爸爸或媽媽家,最後社署安排了豬仔跟隨爸爸生活。豬仔說起這段回憶是這樣形容的:「我總感覺自己是個足球,被到處踢來踢去,都沒有人想要我。」除了缺乏照顧之外,因為爸爸更把離婚這件事怪到豬仔頭上,於是時常對豬仔拳腳相向,又會把豬仔逐出家門,甚至用熱水燙她。
雖然出現了這麼多問題,但是由於小時候豬仔已經需要自己解決許多問題,所以長大後不管發生甚麼事,豬仔也傾向不求助他人,而所產生的情緒則在心底堆積,累積了不少壓力。
性侵後出現PTSD

豬仔十四歲時,發生了一件事,讓她的精神狀況大受影響——她最信任的契爸竟然侵犯了她,且令她意外懷孕,同樣的事情不至發生了一次,最後只能選擇墮胎。十六歲時,她再次懷孕,這次她不想再傷害任何小生命,於是選擇把肚子裡的小生命帶來這個世界。然而,豬仔的女兒出生後,豬仔的情緒變得更差,不僅經常失眠,創傷發生時的情形也常常在噩夢中閃現。

因為家裡常常發生不愉快的事情,豬仔慢慢習慣和朋友在街上流連,而幾個外展社工也注意到豬仔的情況,主動找豬仔聊天。社工邀請豬仔填寫一份關於心理健康的問卷,豬仔這才發現自己有嚴重的抑鬱傾向。一次自殺未遂後,豬仔察覺到自己的問題比較嚴重,才願意尋求醫生協助。
經診斷後,豬仔被確診患有PTSD和抑鬱症。PTSD的病源一般來自某些創傷經歷,如豬仔患病就是因為她小時候被家暴及被性侵犯的創傷經歷。而豬仔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因為她屬於由多重創傷誘發的 PTSD,而不只是單一創傷事件導致。在心理學上這叫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C-PTSD),比普通的 PTSD 需要更長時間的治療。(來源)
PTSD 的徵狀

豬仔病發時會出現閃回、麻木和失憶等徵狀。
閃回(Flashback)指的是腦中有時會突然閃過創傷發生時的情境,亦有可能是在夢中不停重覆當初的片段:「明明甚麼事都沒有發生,但閃回就會突然在腦海出現,然後整個人會進入恐慌狀態、心跳加速、發汗、呼吸困難等。」
麻木則是指情緒上的抑壓,面對當時的創傷,感受不到絲毫情緒波動,甚至有時連對日常生活的事情也沒有反應,情緒像是被一塊大石頭壓住:「我心裡面知道自己是不開心的,但我就是沒有任何反應,好像完全呆住了那樣。」
而失憶,則是指患者會回憶起創傷經歷時,只能記起一些零碎的細節,無法憶起事件全貌。這些徵狀有時會伴隨着失眠,睡覺時患者往往無法放鬆,身體緊繃,對聲音特别敏感,即使閉上眼睛,眼前也時常浮現創傷時的情境。
PTSD可用心理輔導治療

因為豬仔的身體狀況較差,可服食的精神科藥物較少,因此豬仔多是使用心理輔導等服務紓緩病情。心理輔導時,輔導員會和患者一起嘗試憶起創傷時被遺忘的細節,以免患者無法全盤掌握創傷經歷的全貌,而糾結自己沒有盡全力保護自己。
同時,豬仔也會進行認知行為上的訓練,思考行為背後的原因、行為與情緒的關係、行為的結果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因為治療往往會觸發很深層次的感受,每次訓練對豬仔而言都是一大挑戰:「但這時候我會提醒自己,撐過了,下一次就會更加容易。」豬仔亦會進行藝術治療和音樂治療,以繪畫和鋼琴幫助自己紓發情緒。
對患者而言,「與創傷經歷共處」是人生最大的一門功課,否認或忽略創傷對自己的情緒百害而無一利,反而會令自己更加辛苦。因此,豬仔建議大家學習與創傷共處,並不要再責怪自己,認為出現創傷是自己的錯。
給 PTSD 患者和家屬的建議

豬仔寄語大家,面對PTSD惠者,不要質疑患者的創傷經歷,因為在缺乏提問技巧的情況下,要求患者回憶很有可能導致二次創傷:「很多人會不斷問發生甚麼事,但其實不是我們不想說,而是PTSD患者會有失憶問題,所以我們就算想解釋都解釋不了。」
同時,豬仔建議也不要以過份樂觀、過份正向的話語鼓勵他們,有時只需要一句「你辛苦了」便足以表達你的關心。另外,有時患者需要的是身邊人的陪伴,如果不知道該説甚麼,一個擁抱便可以令患者知道有人在他身邊,他不是獨自一人。
另一方面,豬仔希望大家多體諒患者,有時患者腦中突然閃遇一些片段,會呆站一旁,又或者患者會害怕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因為它們令患者想起不愉快的往事),當患者出現這些情況,豬仔請大家不要大驚小怪,適當關心一下患者便可以了。還有,請大家不要催促患者,不停詢問患者甚麼時候康復,情緒或精神疾病的康復是一條漫長的路,大家毋須急着要患者一下子就到達終點,只要陪他慢慢地走就足够了。
最後,豬仔想對其他病友說,請不要再責怪自己,你只是比其他人堅强、勇敢,因此比其他人要承受更多。辛苦了,謝謝你們仍然努力地堅持到今天,謝謝你們沒有放棄。毋須逼迫自己立刻變回「正常人」,記得多休息,用自己覺得舒適的步伐對抗病魔,相信你們終有一日會看見陽光。
PTSD 資源
如果大家懷疑自己或身邊人患有 PTSD,或者想要多了解 PTSD,可以看看以下的資訊:
因為 PTSD 患者多有失憶問題,有時可能不記得創傷的細節,但如果發現自我測試的分數偏高,或者有常見的 PTSD 徵狀(如情感麻木、過度警覺等),建議盡快找精神科醫生求助。
另外,如果大家懷疑自己可能遇上任何形式的虐待(如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等等,可以看看 Fairy’s Heart 的系列文章(按這裡),並切記盡快尋求防止家暴機構(詳情可以看這篇)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