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可兒事件:世紀大懸案的背後其實是心理健康的悲劇(Netflix 紀錄片觀後感)

2013年時,女學生藍可兒意外死亡,但因為案情非常離奇,以致很多人一直猜測她的死因,甚至成了都市傳說⋯⋯然而,比起關注這個世紀大懸案的「真相」,其實更值得我們重視的也許是這件事揭露的心理健康問題。

引子

Trigger Warning: 文章提及死亡及懸疑案件細節。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狀態不佳,為免引起任何創傷或不適,請保護自己並不要往下看。

Disclaimer: 注意,以下內容目的是探討藍可兒事件與心理健康的關係而非懸案真相,並會以警方結論及 Netflix 紀錄片為依據。

2013年,一位 21 歲的華裔女大學生到美國旅遊,不久後在酒店失蹤。一個月後,她在酒店樓頂的水箱被發現,屍體全裸並異常扭曲。最離奇的是,當警方翻看她失蹤前在升降機的錄像時,她出現了非常怪異的行為--她進入升降機之後,突然按下了多個樓層的按鈕,然後將頭伸出升降機外四處張望,彷彿是要躲避某個人。期間她一直來來回回進出升降機,又做了很多怪異的手勢,令人毛骨悚然……

相信如果大家在 2013 年時有看新聞的話,應該都一眼認出來我說的故事是「藍可兒事件」。因為案情非常離奇,它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有人說藍可兒是被下藥了,有人說她是自殺,有人說她是在躲避變態跟蹤狂,更有人說她是被神靈附身。然而,屍檢報告顯示她體內沒有毒品,也沒有證據顯示有任何人在跟蹤或傷害她。到底她的死亡的原因是甚麼?

最近我看了 Netflix 的《犯罪現場:賽西爾酒店失蹤事件》,它很完整地把藍可兒事件描述出來。今天我除了想要跟大家說說這個「疑案」之外,更想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藍可兒這個人。也許大家會發現,這個故事有著大家沒有想到的另一面。

誰是藍可兒?

揭開懸疑案的面紗,其實真實的藍可兒是一個溫柔細膩的小女生。就跟很多九十後一樣,她很喜歡哈利波特系列(Harry Potter),對時尚穿搭很有興趣。她離開的時候才21歲,還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就讀心理學。要是她活下去的話,也許她會成為一名事業有成的心理學家,也許她會成為像羅琳般成功的作家,又或者她會找到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過著歲月靜好的小日子。然而,她的人生卻遇到了波折——她患上了躁鬱症一型(Bipolar I Disorder)

如果你不知道甚麼是躁鬱症一型的話,這是情緒病的一種,患者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躁狂(Mania)及抑鬱(Depression)。在躁狂狀態時,患者會變得極度亢奮,例如會連續很多天都不用睡,思想變得像子彈一樣快,突然變得自我感覺極度良好,說話變得難以理解,還可能會做出衝動或傷害自己的事情,例如大喊大叫、瘋狂消費或不安全的性行為。要是情況嚴重的話,還可能會出現幻覺及妄想。而在抑鬱狀態時則會變成完全相反,患者會感到情緒低落、興致乏乏、疲倦、內疚、體重下降等等,甚至可能會有了結生命的想法。

相信大家都能想像到,單單是面對躁狂及抑鬱其中一種,已經足以令人疲於奔命,更別說長期在兩者之間搖擺,心情更會像是過山車那樣。不過比起病情的本身,藍可兒其實更擔憂她對未來的影響。因為躁鬱症復發的緣故,她不得不退掉本學期的課程,這一點令她感到非常緊張,因為她害怕如果情況一直不改善的話,這樣會使她的成績單看上去太過可疑,然後她就會考不上研究院,甚至連本科課程都無法完成。就像她在 Tumblr 裡的一句話:「我感覺比起同齡人來說,我就是在浪費時間。」

📌 如果想了解躁鬱症,請看看這篇由躁鬱症患者撰寫的文章

旅行時發生甚麼事了?

就是因為想要排解愁緒,藍可兒決定要去一個人散散心:「我想要去個地方,找回自己的動力。」她覺得要是她能讓自己好好地放個假,去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走走,也許心情就會煥然一新。於是,她決定獨自踏上了一場冒險之旅,先到聖地牙哥動物園觀光,又在洛杉機市遊玩了幾天。至於為甚麼她選擇了賽西爾這所「惡名昭彰」的酒店(因為之前有其他罪案發生在這酒店裡),估計應該純粹是因為她一個人窮遊,為了預算原因而選擇的。

然而不知道是甚麼原因,在去旅行的途中,藍可兒決定了停止服用藥物。當時她正在服用 Lamictal、Seroquel、Wellbutrin 和 Effexor:Lamictal 是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zer),用於阻止及預防躁狂發作(Manic Episode);Seroquel 是抗精神病藥(Antipsychotics),用於抑制精神錯亂(psychosis),例如減少幻覺和妄想;Wellbutrin 和 Effexor 都是抗抑鬱藥(Antidepressants),對減輕抑鬱徵狀有幫助。可想而知,當一個躁鬱症病人停止服用藥物時,病發的機率會高了很多

再者,由於她在沒有醫生指導下貿然停藥,這就代表她很可能會出現大量戒斷徵狀(withdrawal symptoms)。如果大家不知道甚麼是戒斷徵狀的話,請想像一下如果你每天喝咖啡,但卻有一天突然不喝,你會感覺如何?你是否感覺超級疲倦乏力?甚至還感到頭痛、口渴和焦慮?那是因為你的身體會無法一下子適應這麼大的轉變,所以出現了很多奇怪的徵狀。

同樣的情形也可以應用在精神科藥物。在停止藥物之後,藍可兒似乎出現了多次躁狂發作。首先,她在觀看一場表演時,突然寫了一封激動的信件,並強迫保安一定要把信件轉達,結果被人趕了出去;回到酒店之後,她也出現了怪異的行為,例如給其他房客留紙條,說:「走開,回家,滾出去」;又或者把房間反鎖,害跟她同住的女生進不去;之後還對著酒店人員做出奇怪的姿勢,並大喊大叫:「我是瘋了,但洛杉機也是!」

📌 如果想了解躁鬱症患者需要服的藥物,請看看這篇文章

藍可兒去世的真相

當然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那個有名的監控影片。沒錯,藍可兒在升降機的舉止確實比較怪異,但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她當下正處於躁狂發作。她之所以會一直躲閃,有可能是因為她出現了被害妄想,以為有人在追殺自己。她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姿勢,也可能是因為她出現了幻聽,那些聲音在唆使她做出這些動作。更重要的是,根據藍可兒家人的分享,她過去確實曾經出現類似的行為,更曾因此而被送進精神病院。

那藍可兒為甚麼會跑到天台去?如果她當時以為有人想傷害自己,確實有可能為了逃跑而四處亂竄,因為天台並沒有被鎖住,她沿著消防梯要爬上去其實不是很難。最後出現在水箱當中,因為躁狂發作時一個人的判斷能力會受損,自然可能做出衝動行為,例如誤以為可以躲在水箱去逃避追殺她的人,卻最後意外淹死。

沒錯,事情的真相就是這麼簡單——藍可兒的死,其實只是一場意外

藍可兒教會我們的事

相信聽到這裡,很多人都難以接受:「這個世紀大懸案,就只是一場意外嗎?」事實上,即使研究結果在 2013 年已經被公開,很多人依然無法接受這個真相。Netflix 的這套紀錄片已經詳細地解答了大部份疑點,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到底要不要相信就看大家自己的判斷,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在這裡,我更想跟大家探討的是另一個問題:「為甚麼藍可兒事件會發生?」

如果我們不看她離世的細節,單單只是看發生在她身上的事的話,其實她的心路歷程並不罕見。她之所以會走上這個旅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對於前途的困惑。她的恐懼其實是很有道理的——有太多躁鬱症患者就是因為病發而失去學業,而因為這個社會對情緒病人還有很多負面標籤,她確實可能因為這個病而找不了工作。所以,她很急著想要跟別人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希望別人不要對她戴上有色眼鏡:「我不只是一個『抑鬱的人』,我的價值遠超於此。」

另外,藍可兒在意外前選擇了停藥,這也是導致病情加重的元凶。如果對情緒病沒有太多了解的人,可能對於這種做法一頭霧水:「難道她不知道停藥很危險嗎?她幹嘛做這種害人害己的事?」然而,其實躁鬱症患者停藥是很常見的事情。事實上,有研究顯示最少六成患者曾經試過偷偷停藥。

那為甚麼她要這樣做?這當然一方面是因為副作用的緣故,但也有可能跟「藥物羞辱(pill shaming)」有關——可能因為社會對於情緒病人的偏見,導致藍可兒對於自己長期服藥這件事感到羞恥,因而不想在出國散心時依然服藥;又或者她可能以為如果自己能夠用意志力克服徵狀,不再需要依賴服藥,就代表她終於「正常了」,因而衝動下做出這個決定。

其實藍可兒事件只是情緒病人經歴的縮影而已。也許大部份病友的故事不如藍可兒事件離奇,但是面對情緒病時的孤立無援,因為外界負面聲音而感到羞愧難當,擔心情緒病對未來前途的影響……這些事情其實大部份患者都經歴過。因此,如果想要真正去懷緬藍可兒的話,比起去研究這個懸案的細節,我覺得更好的做法是給情緒病人少一點異樣目光,多一點溫暖的善意。就像藍可兒所說的:「我們可以有同理心,提醒大家你是凡人,他們也是凡人,只要你願意聆聽,一定會明白更多。」

參考文獻

目錄

如果你想支持 FAIRY’S HEART,買我們一杯咖啡,讓更多同路人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吧!

Authors

  • 作者: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 插畫師:陳魚

    現職自由工作者。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目前於插畫、排版設計、文字方面持續創作中。

  • 圖文解說:Ally

    在2015年時,剛剛從焦慮症康復的Ally,決定創辦Fairy's Heart,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五年後的今天,Ally依然每一天都為這個夢想努力著。

相關文章: